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记者 于琦)小米的造车事业,或许离落地又更近了一步。
  2月21日晚,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澄清关于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报道。“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本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图源自小米集团公告)
  “还没有到立项阶段”既未否认造车事宜,也未承认造车落地,业内人士纷纷猜测,小米造车或正在商议中。
  小米造车要打问号
  此前,小米曾多次否认过造车的传闻,但从实际行动上看,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却是有迹可循。
  早在2013年,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曾多次去硅谷拜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并表现出对造车的极大兴趣。虽然之后小米造车并未正式落地,但从雷军的投资上看,小米已频频在汽车领域进行了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新造车公司蔚来;2016年和2019年,顺为资本曾两次投资小鹏汽车,小米也投资了5000万美元。2019年6月,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2020年4月,小米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双方在软件、硬件、语音多场景交互等方面进行合作。
  “小米是否真的会造车,这个回答还是要打一个问号。”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张翔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说要造车,但是究竟能不能落地,还是另外一回事。毕竟造车成功的企业还是少数,但目前我认为小米造车的战略方向还是对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起,小米还开始布局国际专利,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
  据创新和知识产权SAAS服务商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小米汽车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智慧芽专利价值分析称,新能源车中特斯拉专利价值超过2亿美元,蔚来汽车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小米汽车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或为拉升股价造势
  近两年来,不仅互联网巨头对造车跃跃欲试,在资本市场中,“造车”“新能源”也成为火热概念板块,股价屡屡攀升,刷新历史记录,如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
  受提振消息影响,2月19日港股收盘前,小米造车消息一经传出,小米集团股价直线上涨,截至当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当日涨幅6.42%,市值上涨了500亿港元达到7723亿港元。
  “小米并不是第一家提出造车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之前苹果、百度、索尼都提出过造车。”张翔告诉央广网记者,“当这些公司提出造车概念以后,公司的股价和市值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资本运作能力更强了,也有利于公司的整体发展。”
  张翔分析称,小米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做智能硬件和生态系统等,但像这类业务做到一定程度以后增长率就会放缓,公司就必须要开展新的业务,这也是小米提出造车的原因。“有了造车的战略以后,小米作为上市公司,就会更有故事性,投资者也更感兴趣,也能进一步拉升公司的股价和市值。”张翔解释称。
  去年以来,智能手机的发展已呈衰退迹象,而智能汽车则表现得如火如荼。
  根据研究咨询机构Gartner公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大幅下降了12.5%至13.5亿部,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下降收窄至5.4%至3.85亿部。
  从国内市场看,市场咨询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2020年第四季度出货量达到8400万部,同比下降4%。2020年全年出货同比下跌11%至3.3亿台。
  反观新能源汽车目前的销量情况,则呈上扬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4万辆和17.9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85.8%和238.5%,接近2.5倍,且连续7个月刷新当月销量历史纪录。
  由此可见,小米若确定造车战略部署,也是基于市场格局推进而成。
  行业赛道存激烈竞争
  小米造车想要真正实现落地,并非易事,在业内人士看来,风险和机遇并存。
  “现在中国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但其实产能严重过剩。”张翔坦言,“破产倒闭的车企要比成功的车企数量多得多。小米作为后来进入者,如果仓促造车,就很难取得成功。”
  张翔认为,小米造车目前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想要开发一款体验好的智能汽车,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所以即使现在小米宣布造车,其第一款车能够出厂也要两三年以后了。”张翔称,“等到那个时候,市场变化其实已经很大了,像特斯拉、蔚来这种竞争对手会更加强大,行业赛道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政府补贴减少,小米无法享受到前期的红利,所以小米造车的风险也很高。”
  据央广网记者了解,互联网公司造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造车、自主设计并通过汽车厂代工、与传统车企合作。
  “小米如果将造车落地的话,大概率会选择第二种代工的模式。”张翔表示,“虽然自主造车建厂的成本不高,但后续招工和维护工厂所需要投入的费用精力较多,所以小米可能会通过和车企合作来造车。”
  张翔解释称,“在与车企合作的过程中,小米将主要负责设计环节。因为小米的优势就在于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可以将其与智能汽车相连接。此外,在软件系统上,小米还可以把语音识别系统‘小爱同学’搭载到智能汽车,从而打造智能汽车的生态系统。”张翔跟记者说道,“小米在利用好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再与经验丰富的车企合作,形成这样的商业造车模式。”
  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抢滩智能汽车意欲何为?“互联网厂商纷纷入局智能驾驶市场,发力车载服务平台与系统,意在抢占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流量入口。” 华西证券在其研报中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