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2021年全国两会时间开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大范围推动我国农产品的产地源头分级,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的问题,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率,提升农民收入。

  

(图为浙江金鹤村枣农对义乌大枣进行分级 图源于CFP)

  2020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提出加快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的问题,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2021年“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赵皖平认为,推进农产品源头分级可以大幅降低产后损失率,对小农户的直接增收效应非常明显。依靠传统销售渠道的小农户,蔬菜、水果往往未能进行必要分级,售卖时大小、优劣混装,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率高、农民收入受限,好产品卖不出好价格。对农产品进行源头分级后,可以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近年来,涉农电商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产品的源头分级,对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赵皖平指出,“电商直接面对消费者,需要严格的细分标准,以满足不同需求。而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有自身的农产品分级标准,又有技术力量和新的电商思维,在推动农产品分级中各项标准的制定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对此,赵皖平提出了关于推动农产品源头分级的具体建议:

  一、建议国家制定关于农产品分级的强制性标准,发挥促进农产品的源头分级的指导性作用。此外,还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网销分级标准,农产品源头分级分类的标准,可以充分吸纳网销的特点;

  二、分级标准要进入生产端,需要通过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对小农户进行统合,推动农业的标准化发展,创立一批涉农的现代企业,还可以解决贫困地区的一部分就业问题;

  三、建立地方政府、电商平台、科研机构和行业的协同机制,打好“组合拳”。建立源头分级标准,要结合市场性、科学性、可执行性等多个维度。基于这些新的标准,再往上就可以探索高品质、名品牌的形成,让农民产生更大收益。

  赵皖平表示,“去年两会期间我提出来,‘不光要培养新农民,还要培养新农商’,这个观点我在今年两会甚至未来两会中可能还要提出来。我认为新型电商在解决当下以及以后的农产品销售问题、‘最初一公里’,包括‘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都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