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7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4月6日,工信部通报下架60款侵害用户权益App(应用程序),乐车邦、一键卸载大师、全能扫描王、手机万年历等“榜上有名”。

  据悉,3月11日,工信部通报了136家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企业的名单。截至目前,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核查复检,尚有53款App未按照工信部要求完成整改。同时,各通信管理局按工信部App整治行动部署,积极开展手机应用软件监督检查,此次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检查发现仍有7款App未完成整改。

  工信部表示,将组织对上述60款App进行下架。相关应用商店应在本通报发布后,立即组织对名单中应用软件进行下架处理。

(名单源于工信部官网)

  2021年累计通报319款App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仍是“重灾区”

  经央广网记者梳理,2021年,工信部已通报3批共计319款侵害用户权益App,已累计下架47款App。从具体通报信息来看,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是“重灾区”。

  以1月22日工信部通报的2021首批157款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为例,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的App达134款,占比超85%。后两批通报名单中存在该问题的App占比也分别超65%和80%。

  用户个人信息为何受到手机App青睐?侵害用户个人信息的违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互联网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基于对用户数据、网络行为的掌握,从而精准地提供网络服务、推送相关广告。正是由于对用户数据高度的掌握、精准的分析,以及用户数据在经营者之间的传递,互联网企业对个人信息的依赖愈加严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手机App所获得的大量用户信息,是在传统网络时代难以想象的。

  “从广告的盈利模式来说,手机App十分依赖于对用户数据的精准把握。目前有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存在隐私驱动的理念,这是本质问题。”胡钢指出。

  今年3月初,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介绍,去年以来,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今年将继续延续这样的整治,把群众反映的重点领域,按照最小可用的原则来处理个人信息使用问题。

  四部门发文明确App“必要个人信息”

  专家:屡禁不止企业或遭罚款

  3月22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范包括移动智能终端预置、下载安装的应用软件,基于应用软件开放平台接口开发的、用户无需安装即可使用的小程序个人信息收集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常见类型移动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要求其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网络直播类、新闻资讯类、运动健身类、拍摄美化类等13类App无须个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

(图源于CFP)

  “这项《规定》的出台意义十分重大,它是近年来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的前端环节十分重要的一项举措,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为手机App必要个人信息划清了底线。”胡钢对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它只是一个规范性文件,希望未来能纳入相关法律。”

  在胡钢看来,出于呵护互联网经济的考虑,以及本着教育市场的原则,目前相关部门针对侵害用户权益App的处置尚停留在整改阶段,他指出,“对于未完成整改的App强制下架,也就是不让它继续出现在应用商店,但对于已经下载到用户手机上的问题App,应该让其全部停止运行,或通过网络‘补丁’强制回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侵害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胡钢表示,“如果相关企业对法律法规置若罔闻、一意孤行,继续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下阶段,罚款、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证照等措施或将陆续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