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天天315 > 正文

银行理财乱象如何规范?

2013-08-17 13:46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导读】“银行存款”变身“基金定投”,五万元存三年倒欠银行六千,储户不知情,钱财受损、心受伤。《天天315》今天聚焦:银行理财乱象如何规范? 

尚为音视频播放器

  中广网北京8月1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有一位老人去银行存款,热情的工作人员介绍可以做定投。老人对定投这个概念并不了解,他以为和存款是一样的业务,工作人员也并没有跟他细致的解释。老人稀里糊涂的签了字,就同意做定投了。过了一段时间老人要取款了,以为和储蓄一样,但是却取不出来了,这个时候银行人员告诉他,一开始存五万最多只能取两万块钱,其他的三万块钱已经做了定投。老人这才恍然大悟,工作人员告诉他定投就是基金定投,其实是投资了一家基金,分不同的时间段去买而已,老人大吃一惊。

  其实这样的案子我们之前也听过,可能是一些其他的理财产品,像保险等。在这个案子当中我们看到,银行的服务人员好像总怕把事情说清楚,问题是不是出在这里?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北京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曹凤林,对此作出评论。

  包华:工作人员肯定没说明白,如果说明白了,我相信很多老人不会选择有风险的投资方式。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专业人士,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天天跟钱打交道,对于钱是最了解的,在公众眼中他是一个理财的专家。所以,工作人员说什么很多人不会起疑心的,会善意接受一些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介绍不全面、不清晰甚至是有误导,对于银行的公信力就会有影响。尤其对于老年人,老年人对全新的金融产品和理财产品是很难理解的,比如什么是基金、什么是理财、什么是城投债,完全听不懂。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他可能还按原来的思路去理解银行工作人员给他输出的信息。我认为银行工作人员没有把事情说清楚而且产生误导,也是对自己专业的否定。

  这种误导是故意的吗?

  曹凤林:银行他最终要有理财产品的销售,它需要业绩,希望把这些理财产品说的很含糊,真正风险提示可能相应少一些。老人对于理财的概念不清楚,他们可能大致理解成跟储蓄是一样的。但是在老人不理解的前提下,他可能想到只要能投资,有回报,利润高就可以了,所以就会造成很多的误会。

  包华:我感觉银行有的时候是故意这么做的,因为银行确实可以通过销售理财产品、通过销售基金产品赚取手续费的,而所有的投资风险全是投资人承担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银行的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经营业绩的考量,去误导老年投资人去做不恰当的投资方式,这样的行为是需要谴责的。

  既然这种事情非常普遍,其实银监会、保监会也出台了很多条例、管理办法,为什么在规范方面好像做起来很难?

  包华:规范在制定的过程中可能不接地气,如果规范没有落实,究竟应该如何监督、检查、处罚,这些内容恐怕还比较空。另外,如果银行业整体存在这样的问题,恐怕就要从制度上下手了,为什么我们的银行都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现在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维权成本太高,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精力成本,普通的投资人都很难达成。

  其实作为普通消费者遇到很多问题,维权成本都非常高,那么如果这位老人想维权,他应该怎么做?

  曹凤林:如果他想维权的话,首先要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这是最主要的。需要客户自己来举证。

  银行,包括一些理财机构最需要诚信,但是现在诚信到底做的怎么样,我们在心中还是要打一个问号。其实作为银行包括一些理财机构的人员追求盈利无可厚非,但是大家别忘了道德的底线,更别忘了法律的底线。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袁颖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