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精彩章节连载> > 正文

《通胀的真相》第三章:通胀创造繁荣?

2012-07-07 00:40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约翰·劳在法国主导的货币实验虽然最后是以法兰西的彻底破产而告终,但他的思想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虽然他的观点已不存在于他的字里行间了,但是却变成了精神上的东西,即变成了后来的那些通货膨胀论者的血与肉。在沉寂一个多世纪后,这种思想终于被好战的政客、福利主义者和消费主义者们唤醒了。从那天起,无论是在学术界、政界,还是在普通公民间,都流行着某种约翰?劳式的假说。    

  ◎ 1865~1879年,美国实施的是从纸币回归金本位的货币紧缩政策。在这将近15年的时间里,物价水平下降了一半,但与此同时,经济却继续高速增长。紧缩与高增长同时出现使人们对通货紧缩和经济高速增长不能共存这一广为接受的观点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这也为之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金本位制度的确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约翰·劳的病菌    

  ◎通胀主义者坚信约翰·劳的“货币即财富”思想,认为只有货币增加,才能得到更多的财富,即通胀创造繁荣。此思想被好战的政客、福利主义者和消费主义者唤醒后,广泛流传于学术界、政界和普通公民间。    

  ◎乌托邦社会主义者认为政府应该创造货币,让众人变富;政治家想要创造货币去支付各种款项;赫克歇尔和俄林认同政府通过政策工具的干预,可以改变生产要素的优势。

  货币即财富    

  ◎约翰·劳反对货币的超发导致通胀这一事实,认为货币即财富,这种观点,得到了政客、福利主义者和消费主义者的追捧。     

  当然,对于这种观点,自然是有人要反对的,第一个反对者即是曾让法国为之破产崩溃的苏格兰人约翰·劳。当然他所反对的不是货币与政府有关这一事实,他所反对的是货币的超发,导致了通货膨胀这一事实。    

  在约翰·劳看来,货币即财富。关于这点,我们可从他的《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一书中可以看出。在这本书里他反复强调的是如下几个问题。    

  (1)一个国家的实力和财富,与人口、军事力量和外国商品的数量有关。但这些均依赖于贸易,而贸易又依赖于货币。    

  (2)没有货币,再好的制度也不能招揽人才、改进产品、促进制造业和贸易。    

  (3)如果想和其他国家一样富强,那么就必须拥有与这个国家数量相等的货币。    

  正如他人所认为的,约翰·劳是一个赤裸裸的货币至上论者。在他看来,货币即财富,创造了多少货币就等于创造了多少财富。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人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多制造一些货币呢?     

  约翰·劳在法国主导的货币实验虽然最后是以法兰西的彻底破产而失败,但他的思想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虽然他的观点已不存在于他的字里行间了,但是却变成了精神上的东西,即变成了后来的那些通货膨胀论者的血与肉。虽然他的货币实验破产了,他也在不久后死去了,但他的思想却如阿尔贝?加谬在其小说《鼠疫》的结尾处所形容的,如鼠疫病菌那样“绝不会从此死亡或者消失,数十年间,它们可以在家具、衣服堆中沉睡,在房间、洞穴、衣柜、皮箱、手帕中顽强地等待着。”在沉寂一个多世纪后,这种思想终于被好战的政客、福利主义者和消费主义者唤醒了。    

  从那时起,无论是在学术界、政界,还是在普通公民间,都流行着某种约翰·劳式的假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是这样表述的:“货币购买力的不断下降,在历史的演进中发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货币的供给不是超过货币的需求而增加,则人类不会达到现在这样的福利水平。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是经济进步的一个必要条件。分工的日益细密和资本积累的继续增长,只有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世界里才有可能,而这两者已使劳动力千百倍地提升。通货膨胀创造繁荣和财富,通货紧缩则带来贫困和经济萧条。”    

  这些通货膨胀主义者,就像路易十五时代的摄政王奥尔良大公一样的单纯,他们只要求货币数量的增加,但却从未考虑过货币的增加所意味的是货币本身的购买力的下降这一事实。他们要求更多的货币,因为在他们看来,货币的增加即意味着财富的丰富。

  乌托邦社会主义者的理想    

  ◎政府创造更多的货币,穷人才能变富有。随着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兴起,这类观点又与该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结合。最后,这一观点也就演变为:让政府创造货币,使穷人变得富有,并且使他们借此摆脱资产阶级的枷锁。     

  要求完全权利的政治家的自我帮助   

  ◎要求完全权利的政治家通过自己创造货币来帮助自己。    

  当然,对于那些反资产阶级剥削,或要求完全权利的政治家,又何尝不是这样认为的呢?要建造铁路、公路,要发动战争,但国库里却没有足够的钱。不要向那些食利的资本家申请放款,他们会要求将税收权利作为抵押;也不要同议会商量去向人民征税,那些议员一定会反对。别人都靠不住,政治家只好自己来创造货币,自己帮助自己。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比较优势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的干预,可以全面或局部地改变生产要素的优势。他们的这一观点受到各国政府的认同。     

  一种观点则认为通货膨胀有利于刺激出口,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事实上,长期以来关于有关国家何以能够在国际贸易中成功的解释很多,“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其中最古典、也最为政客及其经济学家智囊团深信的一种理论。学界有观点认为,亚当·斯密在经济学上的地位或许很大一部分就归功于他提出了“比较优势”这个概念。在亚当·斯密看来,在国际贸易间,一个国家的出口要有竞争力,它就必须有相对低的生产成本。这一观点在日后也得到了李嘉图的继续发展和强化,但真正将这一理论发扬到让各国政府为之激动不已的则是两位来自瑞典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这两位经济学家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别出发,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以此说明比较优势的产生。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与劳动力一起在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正是基于此,他们提出了政府通过政策工具的干预,可以全面或局部地改变生产要素的优势这一观点。此说一出,各国政府蜂拥而上,纷纷通过了一连串改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政策。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日本在20世纪50~70年代,采用的包括降低利率、贬值货币等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也正是受此影响,如今,赫克歇尔和俄林的那些门徒(譬如美国的政客盖特纳及舒默先生)显然已经将国家竞争优势等同于汇率、利率和政府赤字等变量驱动的总体经济现象了。    

  分析1949年后的近几十年来指导各国货币和信用政策的一些政治文献及观念,我们即可发现,米塞斯在1949年时所批评的东西,不仅没有任何的改变,事实上却随着资讯的发达、教育的普及,更为广泛、更为普遍地被人们所接受。例例如,阿根廷总工会主席雨果·莫亚诺称:“现在阿根廷只存在轻微的通货膨胀。轻微的通胀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对国家有好处。价格上涨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工资和大众消费。”在他看来,通货膨胀创造繁荣和财富。

  紧缩也繁荣    

  ◎ 1865~1879年,美国实施的是从纸币回归金本位的货币紧缩政策。在这将近15年的时间里,物价水平下降了一半,但与此同时,经济却继续高速增长。这也为之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金本位制度的确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紧缩也繁荣,真的是事实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来回顾一段历史。弗里德曼曾用翔实的统计数据指出:“19世纪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繁荣时期,并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事实上,英国1939年的物价水平基本上和1739年差不多,美国1939年的物价水平也和1800年大致相同。”    

  另外,弗里德曼的研究还告诉我们,美国在1865~1879年高速发展这15年里,不仅没有发生通货膨胀反而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通货紧缩。    

  于是,出现了“在这将近15年的时间里,物价水平下降了一半,但与此同时,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有趣的现象。而这种有趣的现象,所得出的结果一方面,这为货币制度安排的争议埋下了隐患,而且注定会有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定将使美国成为世界领先的国家。二者的同时出现使我们对通货紧缩和经济高速增长不能共存如今这一广为接受的观点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对于这段历史,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伍旭川博士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蒋蛟龙先生对此有过细致而精彩的描述:    “

  南北战争时期,考虑到内战融资的高额成本,美国联邦政府在1862年中止了黄金的可兑换,进而发行了不可兑换的‘绿背纸币’(green backs)。在随后的两年里,绿背纸币供给急剧扩张,使得其对黄金的比值急剧下跌。一盎司黄金的官方价格从1834年的20.67美元涨到1864年的40美元。尽管这一数字在战争后期有所减小,但是直到1865年战争结束,黄金的美元价格一直高出其官方价格的50%以上。战后,国内民众普遍要求重返金币本位制,美元升回到战前平价的呼声普遍强烈。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要消除“金币升水”,即黄金的市场价格和官方价格之间的差异。通过简单的数量理论推理后,政策制定者认为紧缩货币是达到其目的的合适政策工具。如果全部的价格水平充分下降,那么黄金的美元价格也会下降,从而使得金币升水消失。因此,在约翰逊总统的支持下,国会在1866年4月通过了《紧缩法案》。该法案指示当时的货币管理当局——财政部大量召回已发行的绿背纸币。考虑到最初公众对尽快恢复金币可兑换性的支持,财政部采取了激进的措施,在1865~1867年,将基础货币减少了20%。    

  1869年3月,格兰特1总统发表第一次就职演说时,承诺要重新恢复金本位制。和上次激进的紧缩货币政策不同的是这次的政策是缓和地、逐步地完成。随着1869年《公开信贷法案》的通过,格兰特首先获得了法律上支持。该法案保证联邦政府在未来的10年内用硬币来偿还其债务,而这10年的时间就充分表明政府要采用渐进的方式来治理经济。由于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在此前已经被认定为不可行,对此,恢复金币本位制的支持者们打算保持货币存量基本不变,但允许价格随着经济的扩张而缓慢下降。这些共识进一步促成了相关法律的出台。

  之后美国财政部门也确实按照这样的操作程序来制定货币政策,由于采用发行国家银行券来补充收回的绿背纸币,因此这种紧缩政策使得基础货币的存量在19世纪70年代基本保持不变。而1875年通过的《恢复硬币支付法》保证了财政部能够有效地实行恢复硬币支付、撤回绿背纸币的政策。该法令规定自1879年1月1日开始恢复货币的自由兑换。1876年当选的共和党人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1也是硬通货的支持者,并支持财政部的政策实施。一系列地政策有效地促使价格总水平持续、平稳的下降,并且使得当局从容面对1879年1月恢复硬币支付(也就是金本位制)的到来。另外,在1869~1872年,实际产出水平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美国实际产出水平在1869~1879年这10年内增长迅速,平均每年增长4~5个百分点。”    

  但可惜的是,随着20世纪20年代重归金本位的努力失败后,这种怀疑就被再度打消了。就如我们所见到的,在这以后,人们也就越来越对约翰·劳的那种货币能够带来繁荣的假说痴迷。但米塞斯和弗里德曼所一再指出:“信用扩张初期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导致新一轮的萧条。”就如同乔治·沃克·布什的通货膨胀主义最后的结果是2008年爆发了,自1929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宁静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