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文史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财经滚动

“煤改气”后的“气短”

2013-11-25 14:25  来源:新华网  说两句  分享到:

  为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各地纷纷加速上马“煤改气”项目。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加剧了天然气的供需缺口,环保与民生的双赢效果也因此打了折扣。就此,专家表示,应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煤改气”,在增加市场供应、推进价格改革、用好财政补贴等方面做好文章

  每年冬季采暖期,都是天然气供应最紧张的时期。今年入冬以来,天然气“气短”的现象则更加明显了。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雾霾频发。为改善空气质量,还老百姓一个碧水蓝天,各地纷纷加快推进燃煤改天然气工作。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在供暖和环保两方面被寄予厚望,但在今冬的采暖季里,“煤改气”上马因过于集中最终暴露出气源不足和成本偏高等问题。

  批量“改气”

  相比于煤炭,天然气是“天生的”清洁高效能源。为完成大气治理“国十条”提出的环保要求,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地区纷纷加快推进“煤改气”

  一直以来,煤炭都被认为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中的罪魁祸首”。煤炭的“罪恶”暂且不论,但能否限制住煤炭消费总量确实是雾霾治理能否取得关键性进展的重要因素。

  有专家曾经作出了精确测算:在相同的能耗下,煤炭和天然气排放灰粉的比例为148∶1,排放二氧化硫的比例为700∶1,排放氮氧化合物的比例为29∶1。比对这些数据可以发现,相比于煤炭,天然气几乎就是“天生的”清洁高效能源。

  今年9月份,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禁止新建每小时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根据这一被称为大气治理“国十条”的计划要求,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地区纷纷加快推进“煤改气”,一大批燃煤小锅炉面临提前“下岗”。

  北京市海淀区环保部门近日对媒体表示,自今年起,海淀区所有区属3800多台供暖锅炉改烧天然气,区内最大的煤改气项目――科力源电热厂也将正式运行供暖,到2015年底,海淀区将彻底告别燃煤锅炉。

  目前,北京市天然气供热面积已经从去年的43%提高到今年53%。到2013年年底,北京市四环路以内将实现无煤化,到2015年争取六环路以内全部无煤化。

  除北京以外,天津、河北、青海、甘肃等省区市也在推行“煤改气”工程,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地方的供热燃煤锅炉将彻底走进历史的博物馆。

  根据大气治理“国十条”,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由于燃烧天然气在缓解空气污染中的作用明显,因此,燃煤改天然气工作还将进一步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推进。

  “气短”加剧

  我国“富煤缺油少气”。尽管天然气行业发展迅猛,但仍无法抹平几何倍数增长的消费需求。目前,“一哄而上”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有人欢喜有人忧。

  各地“煤改气”热情的高涨,给天然气产业链及煤制气等行业带来了长期利好。不过,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缺油少气”,天然气自给率低,供需矛盾突出。而随着各地“煤改气”的快速推进,需求增长过快、季节性波动因素加大,更导致了许多地方气源紧张。

  短期来看,天然气供需紧张的局面不太可能明显缓解。在不久前举行的2013年全国天然气迎峰度冬供应保障协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全国天然气供应缺口达220亿立方米,经过各方努力挖潜后,仍有100亿立方米左右的缺口。而去冬今春,天然气缺口仅为40亿立方米左右。

  就此,专家分析表示,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到2012年,产量已经增加到1075亿立方米;到2015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有望达到1760亿立方米左右。但由于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增长过快,因而目前的天然气供应缺口总体呈现放大趋势。

  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呈现了几何倍数增长。1995年至2012年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复合年均增速为10.93%,大大高于世界同期3.52%的增速。今年以来,特别是在大气治理“国十条”的推动下,许多地区都把实施“煤改气”作为治理雾霾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带来了天然气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目前,“一哄而上”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由于部分地区“煤改气”改造过于集中,有的项目实施之前没有落实气源,加剧了供需矛盾的显现。一些工业企业原本计划作“煤改气”环保改造,但由于气源紧张,只能暂时搁浅。

  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供暖领域,燃气带来的供暖费上涨,也让“煤改气”的推进面临压力。以北京为例,供热部门要求确保居民家中达到18摄氏度。但是,煤改气以后,居民们虽然消费着同样的温度,供暖费却从每平方米16元左右上涨到每平方米30元。这也意味着,居民从腰包里掏出的供暖费几乎翻番。

  “为什么治理雾霾的成本要由老百姓来买单?”“每年产那么多煤,把煤炭价格下跌腾出来的利润用于脱硫、脱销、除尘,用煤炭清洁利用的方法来供热,难道不好吗?”……在采访中,类似的质疑声音并不少。看来,要想依靠“煤改气”,在能源清洁利用和确保老百姓过个暖冬之间寻求平衡,并非易事。

  纾缓之策

  为应对天然气供需矛盾,有关部门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市场供应,引导“煤改气”工作均衡有序发展。专家同时呼吁,要科学规划谋长远

  面对雾霾的频频袭扰,政府和民众都希望通过采取有力措施驱散雾霾,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推广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共识。但“煤改气”快速发展带来的供需矛盾与价格上涨等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11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发展“煤改气”、燃气热电联产等天然气利用项目时,须先落实气源和价格,并根据资源落实情况均衡有序推进,不能“一哄而上”,避免供需出现严重失衡。

  其中,在审批、核准“煤改气”、燃气热电联产等项目时,须将已落实的气源规划或项目实施单位与天然气供应企业签订的供气合同作为前置条件,没有落实气源的项目不予批准,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在增加供应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有关部门通过多渠道筹措资源,尽力增加储气,增加市场供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也开足马力保持在产气田高负荷生产,并加快新区块投产进度。

  专家指出,上述举措有利于缓解天然气迎峰度冬的供应压力。不过,从长远看,“煤改气”的推进更呼唤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科学规划,“总不能年年看着上百亿立方米的供应缺口‘干着急’”。

  专家同时建议,在推进“煤改气”的同时,还要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理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用好价格杠杆,缓解天然气供给压力;加快实施民用天然气的阶梯价格制度,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用气需求。

  此外,“煤改气”成本较高,改造完成以后,也将带来热力生产成本的提升,如果没有国家财政补贴,地方财政很难独力支撑。因此,在推进“煤改气”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用好财政手段,保护供热企业“煤改气”的积极性。记者林火灿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王梦妍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