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财经 > 财经滚动

央广网

TPP没有阴谋 只有阳谋 没有遏制 只有倒逼

2015-10-09 10:39:0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屠新泉

  自从2009年美国正式宣布加入TPP谈判起,TPP便成为贸易政策界乃至国际关系界的热门话题。纷纷扰扰六年之后,TPP的靴子终于落地,却不料首先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一片骚动,各种版本的阴谋论、孤立论、对策论纷纷出炉。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倒是许久没有见过一桩国际贸易政策领域的事件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

  实际上,TPP谈判的保密工作一直严丝合缝,即使维基解密也没有挖掘出相对完整的资料。现在谈判刚刚结束,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只是公布了协议的概要和一些原则,详细内容尚未公之于众。而国际贸易协议恰恰魔鬼在于细节,隐藏的例外往往比堂皇的原则更为关键。因此最好应该等到协议文本和各方承诺发表之后,才宜于做全面的解读和分析。不过,基于这些年对TPP谈判的跟踪观察,笔者还是有些想法和观点与大家分享。

  首先是关于如何判断美国的战略动机:美国投身TPP是被动和次优选择,最终目的是将中国纳入美国所设定的规则体系。

  众所周知,TPP原来是四个亚太小国筹划的一个区域协定,在美国小布什总统2008年9月宣布考虑加入之前,TPP(当时名为P4)几乎不为外人所知。这个时间点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这之前一个多月,WTO多哈回合谈判的日内瓦部长会议刚刚宣告失败,总干事拉米召集的七巨头会议(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中国、印度、巴西)没有能够达成一致,美国言辞激烈地高调指责印度和中国应对此负责。这次会议是美国在多哈回合发起七年来投入最大、决心最强的一次,其目的是在小布什总统卸任之前留下积极的遗产。然而,即便美国倾尽全力,仍然不足以打动或者迫使新兴国家接受美国的方案。这让美国深感WTO已经不再是一个自己能够驾驭的机构,已经不能通过WTO来推动其所主张的深度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国才“愤而”转向TPP,寻求与一个小规模的、有相同理念的(like-minded)国家群,打造一个能够由美国引领和控制的朋友圈,制定美国所青睐的贸易和投资新规则。美国一贯宣称TPP谈判的目标是建立高标准的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但WTO同样是美国主导创立的、具有全球性、也更具合法性的国际贸易机制,那为什么不在WTO内建立这样的规则呢?因此,从这一视角看,美国抛弃WTO而投身TPP非但不是美国的战略主动,恰恰是美国在实力和霸权相对衰落背景下的被动和次优选择。

  国人更关心的是中国究竟在美国的TPP战略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Gary Hufbauer曾经说过:“奥巴马总统为什么对一个现有成员只占美国贸易额5%的协议付出如此努力?答案有三个:中国,中国,中国。”(当时日本尚未加入)或许这略有夸张,但无疑TPP的战略目标重心正是中国。但是,这并非如许多阴谋论者所说美国意在遏制或孤立中国,因为如此真是这样,美国就不会让中国加入WTO,也不会支持甚至催促中国改革开放。美国的TPP战略以中国为核心目标有其理性的经济和政治考量。首先,美国没有预期到中国加入WTO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迅速增长心存疑虑,因此美国需要重返亚太或在亚太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其次,自2006年起,美国对中国在WTO中的表现日渐不满,围绕人民币汇率的争议也逐渐升温,美国认为入世并没有有效消除中国经济体制中的政府干预以及对外资企业的限制。第三,中国在多哈回合中的表现令美国认为中国不支持、不配合美国的意图,中国不是一个可以在国际贸易体制建设上合作的伙伴,但WTO的决策机制又注定美国无法抛开中国来掌控规则的方向。

  因此,美国主导TPP谈判的一个目的就是甩开中国,制定美国所希望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但这些规则的最终目标仍然是中国,即将中国纳入美国所设定的规则体系,一方面削弱中国特色体制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促使中国进一步向美国靠拢。这也就注定了美国在TPP谈判阶段不会欢迎中国加入,尽管美国政府一贯宣称TPP是开放的,一些美国学者也多次呼吁中国加入。但美国深知,一旦中国加入谈判,必将以其强大的谈判能力和实力影响谈判进程和结果,使得TPP谈判脱离美国的掌控,正如WTO多哈回合一样。这也是奥巴马总统反复强调不能让中国制定规则的深意。但同时,在TPP谈判结束并生效之后,美国将积极欢迎中国的申请加入。因为正如众多经济学家所说,没有中国的TPP的经济意义是非常有限的。而以中国的庞大体量和在全球价值链和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以TPP来孤立或遏制中国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对美国来说,在TPP生效后的最佳策略是尽快吸收中国加入,从而使那些为中国“量身定制”的规则如国有企业、劳工标准等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才能有效促使中国的改变。

  其次,TPP对中国的影响:TPP绝无可能将中国孤立或排除在亚太经济圈之外,尽管短期内所造成的心理冲击不能忽视,但长远影响主要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应对。

  一些分析认为TPP将孤立中国,或将中国边缘化。这无疑是过分夸大了区域贸易安排的影响力。区域贸易安排的本质是WTO+或WTOx,即在WTO现有规则基础上的深化或拓展。WTO现有的规则已经实现了相当高水平的自由化,其进步的空间是有限的,特别是发达国家。事实上已经有一个类似的先例可以证明区域贸易自由化对第三方负面影响的有限性,即欧盟。欧盟的经济规模略逊于TPP,但其一体化程度远远高于TPP。但在欧盟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中,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从未受到任何可见的负面影响。因此,TPP绝无可能将中国孤立或排除在亚太经济圈之外。但不能忽视TPP在短期内所造成的心理冲击,特别是在近期中国经济处于下行而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的背景下,TPP的达成进一步削弱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从而造成更大的资本外流,影响中国金融市场乃至宏观经济的稳定。从中长期来看,TPP的影响还主要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应对。但如果假设中国维持不变、也不加入TPP,而TPP不断扩展,则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不断累积,中国与其他地区的贸易联系被不断替代。尤其是中国的投资环境会相对持续恶化,跨国公司的生产资本会转向其他地区。

  第三,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对于TPP我们完全可以平常心对待,可以选择申请加入,也可以选择不加入;在TPP之外,中国也有多种可选择的路径。

  基于前文的分析,中国的态度首先应该是淡定,TPP没有什么阴谋,只有阳谋;没有什么遏制,只有倒逼。TPP的意图早已昭然若揭,我们也早已有所准备和应对。作为局外人,我们无法影响TPP的进程,也无需太在意其结果究竟如何。也正因此,中国应对TPP也大可不必急急火火。尽管TPP的最终文本尚未公布,其发展方向无非就是市场化和自由化,这与我们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总体方向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主要在于速度和程度。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是渐进和持续,即既要控制速度,考虑经济和社会的承受力,又要持续加码不停顿,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压力和活力。以此原则,我们对于TPP完全可以平常心对待。既可以选择申请加入,通过外部压力,在谈判的过程中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并最终达到TPP的“高标准”。也可以选择不加入,按照自身的节奏,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计划,不断加深市场化和自由化,从而接近甚至超过TPP的标准。不过,以往的经验也表明,缺乏外部压力的改革开放会在速度上落后于国内外的预期。因此,在TPP之外,中国也有多种可选择的路径,包括加快RCEP谈判、中日韩FTA谈判、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等,这些举措都可以有效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而从战略主动性上看,眼下最有利的选择可能是加快中欧、中美BIT谈判,特别是中欧BIT乃至今后可能的中欧FTA谈判。因为在双边谈判中,中国可以掌握更大的主动权,无论在谈判节奏还是开放步骤上,可以更加符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而欧盟在TPP谈判成功的背景下也倍感压力,希望扩大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参与度和影响力,中国则无疑是其最佳的合作伙伴。当然,中美BIT如果能够取得积极进展并尽快结束,同样可以有效对冲TPP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编辑:冯孔

关键词:TPP;RCEP;阴谋论者;遏制中国;阳谋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商务部评论TPP:WTO成员不会轻易放弃多边贸易体制

商务部评论TPP:WTO成员不会轻易放弃多边贸易体制,针对外界认为美国等达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有取代WTO之势,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WTO成员不会轻易放弃使全球经济受益的多边贸易体制,各方会共同努力,支持WTO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完成。

2015-10-09 10:23:00

TPP高标准或成“双刃剑” 对中国影响有待检验

TPP协议在包括劳工、环境标准等内容上的“高标准”受人瞩目,或许成为“双刃剑”,对中国影响有限。

2015-10-09 10:00:00

中国真的被人“踢屁屁”了吗

近日来,TPP协议的初步达成引起了国内从媒体到网络的一片哗然,不少人诙谐地将之称之为“踢屁屁”。如果我们在中国快速崛起之后,依然缺乏自信心,依然停留在狂躁的冷战思维与幼稚的自由主义当中,最终“踢屁屁”恐怕是我们自己,而不是TPP。

2015-10-09 09:23: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