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财经 > 财经滚动

央广网

全球第一家P2P十一年后终盈利 P2P“钱”景堪忧

2016-10-21 09:34:00 来源:一财网

  在经历了漫长的11年之后,全球第一家P2P公司Zopa终于实现盈利。

  顶着全球首家P2P平台的光环,Zopa的一举一动对于全球的网贷行业来说,总是有一点风向标的意味。

  2015年8月18日,Zopa促成的贷款超过了10亿英镑(约88亿元人民币),这是英国乃至欧洲第一个促成贷款发放量超过10亿英镑的网贷平台。

  不过,与急速增长的成交量相对应的却并不是稳步攀升的利润,而是连年递增的亏损。财报显示,2015年,Zopa的亏损额从2014年的610万英镑(约5368万元人民币)增长到了890万英镑(约783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45%。

  直到今年9月,Zopa的首席执行官JaidevJanardana才正式宣布Zopa终于实现了盈利。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即便Zopa发放的贷款量已经超过了17.5亿英镑,但Zopa11年间的合并利润还不足6万英镑,亏损额更是年年攀升。

  这几年全球P2P市场规模暴增,但只是看上去很美,大部分平台都是赔本赚吆喝,即便是最著名的几家平台,总是更愿意对媒体公布自己急速膨胀的成交规模和估值,而对盈利情况总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作为全美最大的网贷平台,Lending Club,截至到今年一季度,它已经完成接近200亿美元的贷款发放量,但盈利只在2013年短暂地出现过。在接下来的2014年,平台就迎来成立以来最大的亏损额,此后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盈利。

  而美国的另一家P2P平台Prosper,单季度贷款总额保持在10亿美元左右,最近新一轮估值达到近19亿美元,可仍不能改变上线10年至今还未实现盈利的事实,在今年一季度,裁员也已经被提上日程。

  相比之下,OnDeck的盈利状况已经是表现最为优秀的,在平台上线6年之后开始实现盈利,只不过在连续两年的净利润负增长之后,2015年的财报状况又重新变为亏损。

  相比于国外的平台在盈利方面还有据可查,国内的P2P们对于盈利的话题更加讳莫如深。在发展前期,大多数平台为了跑马圈地而不得不参与“烧钱大战”;后期坏账爆发,获客成本也越来越高,盈利成为了许多平台“不能承受之重”。

  不过网贷平台盈利困难的真正原因,还不止于此,如果要究其根本,可能要从商业模式说起。

  信息中介的日子不好过

  P2P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

  这是中国的网络借贷监管办法和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反复提及的,其核心意思在于平台只能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服务,不兜底。与之相对应的,是所谓的信用中介模式,即平台为借款人提供增信服务。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美国的网贷平台是信息中介的典型代表,即投资人直接将钱借给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网贷平台就像房地产中介一样只负责撮合交易。这种直接借款的模式最有代表性的平台是OnDeck,不过现在也已经渐渐偏向混合模式,即我们最为熟知的以Lending Club为代表的平台借款模式。

  在平台借款模式下,投资人买的是网贷平台转让的债权,网贷平台与发行钞票的存款机构合作,通过把债权打包或发行证券的方式转售给投资者,投资者和借款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无论是直接借款模式还是平台借款模式,美国网贷平台与我国网贷平台之间的一个本质区别就是前者的平台透明度。

  比如通过查看Lending Club最近的季报我们就可以看到,平台在资产端和负债端的项目基本是一一对应的,金额也基本完全相同。它没有任何的债务,即使倒闭,投资者也可以基本上完好无损的获得借款人的债权。

  作为信息中介平台,LC的主要营业收入来自四个部分:交易费、服务费、管理费和其他收入。

  

  类型

  收入来源

  决定因素

  备注

  交易费(Transaction Fees)

  贷款银行、教育或医疗服务商

  贷款条款(等级、利率、期限)

  贷款本金的1%-7%,对教育或医疗服务商来说,其要向Lending Club缴纳的交易费可能超过7%。教育和医疗贷款主要由Lending Club收购的Springstone促成;

  服务费

  (Servicing Fees)

  个人和机构投资人

  票据持有人通常按照其收到借款人还款金额的1%缴纳服务费;

  整体贷款购买者(合格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按照购买贷款本金余额每月支付不超过年化1.3%的服务费;

  该项费用是投资人向Lending Club支付的补偿其运营平台、催收、收取借款人还款、收取投资人投资款和管理投资人账户中资产组合的费用的款项。服务费的规模受投资渠道、未偿还本金余额、从借款人处催收回的本息、售出贷款面值的变化等影响

  管理费

  (Management Fees)

  Advisors2所管理基金的投资人

  投资人按照委托LC Advisors管理资产的余额每月支付

  年化0.7%-1.5%,信托凭证持有人缴纳的管理费不超过年化1.2%

  其他收入

  (Other Revenues)

  贷款买方或第三方贷款机构

  “销售贷款所得”取决于售出贷款时收取的服务费是否高于预计中市场通行费率。如果前者高于后者,则记为利得,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则记为损失。

  “推荐费”的收取区间取决于Lending Club向借款人推荐第三方贷款机构后,借款人完成了从“点击第三方贷款机构官网链接”到“获得第三方机构贷款”流程中的哪些行为。

  “销售贷款所得”是Lending Club直接销售贷款本身(而非票据)所得,销售贷款时,Lending Club会向购买方收取交易费和服务费;

  从其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来看,平台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9.5亿美元,交易费累计收入达到1.024亿美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90%。平台的交易规模越大,带来的营收也就越高。但是问题在于,营业收入无法覆盖营业支出。

  从LC二季度平台的市场营销费用、贷款发放服务产生的费用以及研发费用、管理费用等累计超过1.8亿美元,再加一季度的公司丑闻导致贷款成交量下降、营收下降,平台想要实现正向现金流实在道阻且长。

  与LC营收模式接近的Prosper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截至今年6月30日,Prosper第二季度共发放了4.45亿美元的贷款,总营收为270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4%。净收入为2817万美元,环比下降43%。季度亏损额达3562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近480%。

  从这两家全球知名的P2P平台的经营情况来看,定位信息中介的P2P们日子确实不好过。

  据业内人士介绍,纯线上的信息中介模式前期的投入很大,但开支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因此会出现一个盈亏平衡点。从Zopa的案例来看,4-5亿英镑的年成交量大约是英美平台的盈亏持平点。

  P2P们暗淡的商业前景

  放眼世界,信息中介的P2P盈利之路都如此艰难,中国的平台们恐怕也难有捷径可走。

  如果仅看规模,国内年成交量超过百亿的P2P平台也不在少数,但真正盈利的却寥寥可数,究其原因还是跟中国式P2P的商业模式有关。先来看看目前国内的P2P都靠什么赚钱?

  与纯线上的美国网贷模式相比,国内的P2P网贷平台们大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网贷模型,即P2P网贷公司在线上主攻理财端,吸引出借人,并公开借款人的信息以及相关法律服务流程。

  而实际的资产端主要来自线下,通过线下团队强化风险控制、开发贷款端客户,P2P网贷平台自己或者联合合作机构(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

  在费用方面,针对投资人:利息管理费(费率为收益的6%-10%)、VIP费用(VIP的年费)、充值费、提现费。但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平台向投资人收取的费用经常减免。而且如果用户基数不够大,这部分费用基本可忽略。

  针对借款人:(如果是纯中介的平台)主要收取借款管理费,这个也是未来平台盈利的关键。(如果是线上+线下的平台)资产端还是依靠线下渠道解决,费用除了利息,还有一些服务费等。

  在后者这种主流模式下,国内的P2P营收的主要来源仍是线下放贷的利息收益,纯互联网部分收入基本可忽略。其实赚钱的模式还是依靠传统的信贷,吃利息,以收益覆盖风险。

  有业内人士曾透露,如果没有息差的话,平台手续费的收入大约为待收的1%。这样算来,假设平台一个月待收10亿元,那么一个月收入大约1000万,不过按照这个体量,这类平台已经是行业第一梯队,每月高企的推广费、人员支出成本,这区区1000万也仅仅能维持平台运作及推广而已。

  相比之下,平台针对借款人收取的所谓借款管理费、服务费、利息才是平台盈利的关键。国内不少P2P平台都有自己的资产供给方,典型的如人人贷与友信。资产供给方提供的资产质量和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2P平台是否盈利、盈利多少。

  所以,眼下P2P的转型方式也非常清楚,要么彻底舍弃理财端,专注为大平台提供资产;要么通过拆分,把线下线下业务剥离开,形成集团化运营。最终整个集团是盈利的,但就线上P2P这个形态本身,商业前景显然并不乐观。

  作为信息中介的P2P的盈利关键点:规模大、坏账低、开支还要控制。但在眼下的中国市场,要满足这几点更是难上加难。

  从去年开始监管政策趋严、广告投放政策收紧都让原本就赚钱不多的P2P平台压力更大, 2016年P2P注册用户的成本较去年几乎翻了一番,而投资用户的成本则由去年500元/投资用户上涨至700-800元。

  这是国内的P2P面临比美国平台更大的问题,如果获客成本持续走高,贷款规模的增加也不能带来盈利,平台只能赔本赚吆喝。而在资本寒冬里,冷静的投资人们也更加不愿意为持续的烧钱大战买单,平台无法扩大规模进而进入一个死循环。

  目前,国内公开宣布已实现的盈利的平台不超过20家。而在新规之下,不少平台的盈利点也面临收窄。而那些寄希望于先建立规模效应,进而挖掘用户和数据的附加价值来盈利的平台未来恐怕会更加步履维艰。

编辑:王明月

关键词:P2P平台;借款人;Zopa

说两句

相关阅读

监管办法出台月余 多家P2P平台转型消费金融

自从8月24日四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有的平台主动退出,有的平台宣布暂停大标,大部分平台开始转型之路,“消费金融”“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成为行业新热点。

2016-09-30 10:47:00

P2P本身不能碰钱 只要一碰就有违法集资嫌疑?

在P2P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以后,不乏这样的平台,认为自身合规无望,便想着转入到线下理财这样的灰色地带,殊不知一些违规操作可能触犯了法律。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翟晓磊在研讨会上表示,互联网金融P2P等最易引发非法集资引发的风险。

2016-09-28 10:14:00

P2P转型消费金融公司不易 行业将掀“并购潮”

“大多数平台小部分借款人的借款金额占平台借款金额的大部分比例”,盈灿咨询研究员陈晓俊表示,上述测试还不包括跨平台对借款人限额。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相对较大额的贷款转向20万元以下的个人、100万元以下法人借款,模式完全不同。

2016-08-31 09:34: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