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监管层深夜回应资本市场热点

2017-07-27 09:59:00来源:中国经济网

  7月26日晚间,证监会、上交所、中国证券业协会等重要领导齐聚《央视财经评论》节目,针对近期市场关注的IPO发行节奏、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等资本市场热点话题纷纷予以回应。

  从严监管

  今年以来,*ST新都、欣泰电气接连退市,一时间退市制度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针对市场关注的退市问题,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李钢表示,让好公司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得到快速的发展,让差公司、坏公司无所遁形。

  在李钢看来,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一定要有优胜劣汰,A股其实有近100家退市公司,有因为欺诈发行、虚假财务报告退市的,也有中介机构为此进行先行赔付。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则补充称,最近三年有首单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也有首单主动退市的,还有首单央企退市的,退市制度是要持续坚持的,任何一家公司只要触及了退市的条件和标准,坚定不移让它退市。黄红元强调,上市公司质量有待多方形成良好的综合性监管机制,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常态机制。

  此外,证监会调查人员在接受采访时称,上半年证监会查办案件中,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违法、操纵市场案件为主要类型,占主要案件类型的76%,并购重组、举牌邀约成为案件高发领域,证监会下半年将不会放过证券期货市场任何时期、任何领域、任何形式的违纪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财经评论人布娜新看来,监管层“严监管”基调的确立,可见监管层对于严格执行退市标准的决心是很大的。“有进有出”才是一个健康证券市场的常态,“只进不出”会助长整个市场的投机氛围,长期来看,无论是对于投资者利益保护还是对于整体市场的稳定,都是非常不利的。

  IPO常态化

  自去年四季度开始IPO提速之后,IPO的发行节奏问题也一直引发着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关于IPO提速等问题,黄红元表示IPO发展会考虑市场发展状况。

  据黄红元介绍,在IPO融资、再融资、大股东减持等直接融资中,IPO占比较低,即便增长100%、200%也是千亿量级。近期限制再融资,对减持进行规范,这两者数量是有所减少的,比如说今年6月以来,减持规则完善以后,实际上每天减持的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大概减少了百分之四五十,但是减少的这些量,IPO还没占足。黄红元指出,从总量上看,市场还有一定的空间,所以IPO一定会考虑市场总的发展状况,一定是一种常态化的均衡。

  黄红元表示,资本市场上空转的资金比较多,要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下一步应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IPO上市,这个钱进入企业用于发展,不少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 ,要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如何去产能,就要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优势。同时,通过资本市场的功效可以带动VC/PE投入早期企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企业,能够服务于双创,这些方面都对实体经济发挥着金融方面的作用。

  谈及IPO的相关问题时,中信建投董事长王常青认为,IPO常态化之后,每一批次基本上10家左右,发行规模融资规模大概40亿-50亿元。“金融工作会议之后,上周末也是9家44亿元这样一个节奏和规模。”

  “我们认为这个规模是适当的,也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时期保持稳定。”王常青如是说。

  服务实体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一致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李钢表示,经济强金融强,经济稳金融稳,金融与经济共生共荣,如果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金融发展就会更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金融业必须要做。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银河证券董事长陈共炎则表示,把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欧美有些做法值得借鉴。市场层次分工明确,相互配套。

  二是需要券商投行功能的改革。“现在很单一,基本是股融和债融。其实包括扶贫攻坚都是券商应该发挥的投行功能。只有投行功能发挥起来了,才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李钢如是说。

  李钢还指出,并购重组规模超过3万亿元,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新三板有1.1万家公司,为实体经济特别为小微、创新创业型企业提供了服务。

  而在7月26日召开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证券化业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等出席会议。李超也指出,资产证券化业务近期重点工作是在进一步提升资产证券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不断完善资产证券化业务规则制度体系,强化市场参与机构的合规风控能力,防控风险,统筹协调发行审核和信息披露标准,完善风险监测体系和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刘凤茹

编辑: 王明月
关键词: IPO;监管层;退市标准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监管层深夜回应资本市场热点

7月26日晚间,证监会、上交所、中国证券业协会等重要领导齐聚《央视财经评论》节目,针对近期市场关注的IPO发行节奏、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等资本市场热点话题纷纷予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