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芯之父”邓中翰:实现“弯道超车”的动力在创新

2017-09-12 10:5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9月12日消息 从1999年回国创办中星微,担任“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并开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星光计划”开始,邓中翰就率领中星微研发团队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18年来,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在他的团队中诞生,从国内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专用拍摄芯片“星光一号”,到首款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星光智能一号”,中星微一直奔跑在行业前沿,邓中翰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芯之父”。

  日前,在中、美、英三国举办的全球重大挑战论坛上,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认为,人工智能正触动全球资本的神经,中国要从并跑变领跑,实现“弯道超车”的动力在创新,在专利,尤其在于高价值核心专利。

  坚持追求高价值核心专利

  对高价值核心专利的重视,是邓中翰一贯坚持的原则。登录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网站,图文并茂地描述邓中翰这位中国校友是“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的企业,成功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1999年,邓中翰应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为了祖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发展,他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回北京创建了中星微电子公司,担起了“星光中国芯工程”的重任。

  “高价值核心专利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创业开始时,邓中翰不仅要心系研发工作,还要从事企业的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往往夜深人静之时,才有时间走进实验室专注于思考和研发。凭着迎难而上的精神,邓中翰带领研发团队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研发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一号”。

  凭借核心技术专利,在2001年,邓中翰第一次将“中国芯”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被苹果、三星、索尼、惠普、联想、华为等中外企业采用,如今已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以上的市场份额。

  数年之前,邓中翰就注意到处于萌芽状态的人工智能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持续研发,2016年6月,邓中翰带领团队攻克了“基于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架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处理器技术”“嵌入式深度学习机器视觉SoC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推出中国首款具备深度学习功能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星光智能一号”。这款芯片率先应用在基于SVAC国家标准的安防监控行业,使中国安防监控产业由模拟时代、数字时代跨入智能时代。

  “得芯片者得天下”

  诞生于60年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上世纪发展较缓。进入21世纪后,随着深度学习算法、大数据和神经网络芯片等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迈向2.0时代。新一代人工智能将聚焦于大数据智能、互联网群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更广泛、更前沿的目标,成为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最值得期待的高新技术。

  “中国芯之父”邓中翰代表表示,芯片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源头,可谓“得芯片者得天下”,能否开发出具有超高运算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芯片,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豪强争霸的关键,众多国际巨头已争相围绕芯片技术展开全面部署。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积累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若能在战略层面制定系统的推进计划,会给我国带来实现弯道超车、提升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绝佳机会。

  事实上,在邓中翰领衔的“星光中国芯工程”中,“星光”系列芯片接连问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芯”的实力。截至目前,中星微已经拥有3000余件高质量的国内外专利。高价值核心专利,也使中星微的芯片分别于2004年和2013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邓中翰带领团队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与相关单位一起制定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天网”安防监控基础信源SVAC国家标准,搭建起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算法、终端设备、系统平台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安防监控产业链,为更好地保障产业发展和信息安全构筑了基础,也为全面建成全域覆盖、全程可控、全网共享的城市管理“天网”工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大脑’,而芯片技术对专利的依赖性更强。”邓中翰认为,未来10年将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开发的企业有限,且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核心专利构筑竞争实力,这对于在群雄逐鹿的人工智能时代抢占先机至关重要。

编辑: 王梦妍
关键词: 中国芯;中星微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中国芯之父”邓中翰:实现“弯道超车”的动力在创新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认为,人工智能正触动全球资本的神经,中国要从并跑变领跑,实现“弯道超车”的动力在创新,在专利,尤其在于高价值核心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