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现金贷整治加速 高杠杆下的风险兜底需警惕

2017-11-23 09:3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23日消息(记者王明月)21日晚间,一份标注“特急”的《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流传开来,其中要求从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小贷公司,禁止新增批小贷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有关现金贷的话题次引发关注,这被认为是行业整治的加速。

  此前,对于现金贷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等看得见的乱象上。伴随着现金贷进一步的“演进”和监管的逼近,“看不见的”风险正在凸显,由此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值得警惕。

  网贷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一端连接着资金,一端连接着借款人。在资金端,现金贷平台往往被资金方要求刚性代偿,作为轻资产的“科技公司”在高杠杆率下风险暗藏;在资产端(借款人),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多头借贷日益凸显,而平台搭信用便车也成为了共债风险的助推者。

  刚性代偿成普遍现象 高杠杆下风险暗藏

  在资金端,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有资金、ABS、信托计划、其他P2P平台和一些传统银行的信贷资金等。这其中,银行资金占了很大一部分。银行资金进入小额信贷,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助贷外,还有购买ABS

  有银行人士告诉央广网记者,银行如果通过助贷机构直接放款,在报表中将体现为个人贷款,根据监管要求,要查询和报送银行征信。然而,现金贷平台本身面向的就是缺少征信记录、没有被银行所覆盖到的客户群。此外,银行在进行个人贷款时需要引入保险公司进行风险兜底,如此一来,资金成本也会大大提升。“那就只有通过以其他形式向现金贷平台输血,比如购买ABS。”上述人士表示有统计显示,从201610月以来,以小额信贷为基础资产的ABS,发行规模就达到2343.6亿元,共109只,占ABS总规模的34%

  对此,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沈艳于近期文章中警示,现金贷资产证券化的操作再不加强监管,就有可能酿成金融风险。此外,文章建议在排查问题现金贷公司的同时,限制现金贷的资产证券化,避免相关风险的进一步扩散。

  然而,无论是助贷还是ABS现金贷平台刚性代偿的做法成为了行业的惯例。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中小银行发展论坛,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指出,真正的助贷是其中一部分帮助,不是完全的替代,否则按照现有的现金贷,完全风险兜底,这些问题是值得深思

  刚性代偿问题是存在的,甚至有些银行要求平台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要承担代偿责任。这虽然是银行防范风险的一道措施,但是实际上问题比较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当网贷平台开始刚性代偿,作为最终的风险承担人,其信用中介的性质就十分明显了。现金贷平台本身并非金融机构,不少平台给自己的定位为科技公司,而作为一家轻资产的科技公司是很难有足够实力来保证流动性并支持巨大杠杆率的。以趣为例,其在招股书中表示,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趣店的坏账准备金分别为3420万、1.05亿和1.36亿元人民币,2015年至2017年,趣店的待偿余额分别为22.6亿、63.3亿和106.7亿

  有文章指出当下金融科技企业的高杠杆,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新的风险点。对此,董希淼也表示同意这种说法,由于网贷的整体规模不是特别大,整体风险不会太大,但是仍需要防范和控制。

  伴随着网络小贷牌照遭停批,业内不少预测这是整治的开始。在大部分现金贷公司属于无牌经营的“裸泳”状况下,高杠杆下现金贷平台的倒闭所产生的风险传导是需要警惕的。

  多头借贷日益凸显 平台“搭便车”成风险助推者

  在资产端,另一个较大的问题是重复借贷和多头借贷的日益凸显。百融金服于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2017年现金贷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大约56.5%的借贷者申请现金贷次数达到或超过2次,其中申请2-5次的客户占比最高,达到36.7%;申请多次借款的群体中,在多家机构申请借款的人数占比达到了49.4%

  此外,多项数据显示,现金带的复贷比例正变得越来越高,在高利率下发生的连续借贷,增大了“击鼓传花”的可能性。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赵建告诉央广网记者,目前共债现象突出,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非常普遍。“现金贷的额度一般比较小,单个机构无法满足信贷需求。同时有些客户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通过从另一家机构融资来偿还贷款。这种借贷行为有些是为了短期过桥,但有一大部分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就会发生一连串的违约风险。”赵建指出。

  有业内人士称,现金贷连续借款人若连续多次借款,一般情况下表明其月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平均借款额。当复贷比例变的越来越高,共债风险将会越来越大,高息下反复续贷的人群显然属于高危人群。

  “即使(平台)知道有欺诈,甚至是集体欺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董希淼表示,对于不少平台来说,把规模和流量做大才是首位的。实际上,不少平台尤其是尾部平台为降低成本使用了多次借贷客户的信息,比如有平台的放贷要求是截取在其他平台的借款记录,平台本身成为了共债风险的推波助澜者。

  而这种现象,并非是现金贷首创。“这与银行曾经做钢贸信贷相似,不少股份制银行和小银行为了省事,都想搭国有银行的信用评估便车,结果最后一地鸡毛。”赵建告诉央广网记者。相比之下,现金贷的个人风险甄别和信息复核的成本更高,不少小贷公司为了控制成本,会以其他平台的借款记录作为放款凭证。“按照复贷的逻辑,这种情况下,信用肯定是改变了。”赵建透露,甚至有团伙专门找小贷公司的漏洞,制造假截图骗贷,其中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编辑: 马文静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现金贷整治加速 高杠杆下的风险兜底需警惕

对于现金贷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利率畸高、暴力催收等看得见的乱象上。伴随着现金贷进一步的“演进”和监管的逼近,“看不见的”风险正在凸显,由此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