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经济之声《王冠红人馆》:"抱团养老"来了,新模式能否造福银发一族?

2018-06-08 10:50:00来源:央广网

  5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抱团养老"呼唤更多帮扶》,针对近日受到广泛讨论的"抱团养老"模式发表了评论,指出:"当民间养老创新模式迭出的时候,政府与社会应当及时跟进扶助、指导,让老人们不再'孤军奋战'"作为养老新模式,"抱团养老"究竟有何特点?这种模式适用于哪些人群?政府和社会又该如何应对?

  央广经济之声《王冠红人馆》带您走近"抱团养老"新模式。

  一、聚焦--一栋别墅住十三位老人,"抱团养老"横空出世

  近日,一则新闻故事刷新了朋友圈:浙江杭州郊区13位老人住别墅"抱团养老",一年前,杭州余杭79岁的朱荣林和74岁的老伴王桂芬招募志同道合者到他余杭自家的别墅抱团养老,同住的俞阿姨老两口从100多位报名者中选了4对夫妻。一年时间,有人离开有人补进,抱团的人数从最初的4对,变成如今的13人。

  据《钱江晚报》报道,抱团养老的地方在余杭港东村,这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远山近水,竹林郁郁,家家都是院落别墅,平整的水泥小路通到每户人家门前。

  朱荣林家的别墅是三层浅黄色小楼,建于2010年,造价200多万,面积约500多平方米。院子内部种满绿植,铺着石板小路,前面有一方鱼塘,后面是半亩小菜园。

  别墅中,7户13人分布在1到3楼,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卫生间。俞阿姨最满意的是这里的环境,"我就喜欢农村的田园风光,我们老头知道,就随我来。"她说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很闲散:早上6点起床,整理下房间,下午搓搓麻将,晚饭后在院子里溜溜圈,看看电视,就准备睡觉。

  大家一住进来就起草了一份《结伴养老协议》,值日就是协议中定下的规矩之一。每个家庭轮值一天,包括给大家准备早餐、买菜、洗菜、以及洗碗等。

  协议中还详细制定了大家的值勤和伙食标准:"打扫卫生的一周两次,每月1200元,厨师烧两餐每月2000元,还有一个修剪草木的每月2000元。"朱荣林解释,"每户满打满算,一个月3000元的费用足够了。"

  针对"抱团养老"新模式,多家媒体进行了详细报道与评论,其中最有份量的当属《人民日报》的文章《"抱团养老"呼唤更多帮扶》。文章指出,当民间养老创新模式迭出的时候,政府与社会应当及时跟进扶助、指导,让老人们不再"孤军奋战"。

  二、观察--何德何能,"抱团养老"为何备受关注?

  背景: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卫生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一直在稳步上升。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超过80岁。据权威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另有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2亿多的老年人中,有近一半独居或空巢。

  国务院公布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测,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至约2.55亿,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至约1.18亿。一般认为,老年人口占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而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正因如此,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养老"成为民生领域最热的关键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在下大力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公办机构养老之际,借重民间力量、鼓励家庭养老以及"抱团养老",显然可以稍解燃眉之急。然而,改革需要过程,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难以全覆盖。未富先老,未"改"先老,高龄化、少子化、空巢化,恰与人口高峰、就业高峰相撞,一起抵达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交叉路口,家与国都需要共同努力。

  

  我国老龄化趋势图

  观点:新模式更应落到实处

  对于"抱团养老"新模式的出现,多家媒体从该模式的规范性角度进行了评述。2月7日,《望东方周刊》在文章《如何不让"抱团养老"只是"看上去很美"》中提到,要实现"抱团养老"模式的更多成功案例,一方面,社会应针对老年人"抱团养老"提出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让社会资源特别是医疗资源向"抱团养老"倾斜。另一方面,国家应完善配套法律体系,政府层面作出制度性鼓励,既要有物质上的支持,更要有政策上的支持,特别是在房屋产权、子女财务支持方面做出有利于老年人的规定,在保证老人老有所住、财务相对自由的前提下,"抱团养老"才会出现合适的温床。

  同样,5月4日的《大众日报》发表了文章《"抱团养老"是公共养老的有益补充》,其中提到,"抱团养老"可以实现低成本互助。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抱团养老"模式所需的公共投入也相对较低,甚至可以"零投入"。然而,对于抱团互助型养老模式的具体管理,至今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当遇到涉及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意外伤害责任认定和争议解决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时,到底应该适用哪一套办法,至今仍不明确,这为"抱团养老"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埋下了隐患。

  因此,对于"抱团养老",还需进行规范管理。首先,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将"抱团养老"模式,纳入公共养老服务体系,进行统一规范,实行政策扶持和精神帮扶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多开展亲情牵手活动,鼓励青年群体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亲情抚慰。特别是,应该推动"抱团养老"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法制日报》就"抱团养老"的安全问题采访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张丽云,她认为,对于"抱团养老"这种养老模式,还是需要解放思想。因为"抱团养老"毕竟是和外人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之中,与传统思想观念不一样。除了老人要解放思想外,老人的子女、赡养人也需要解放思想,真正接受这种模式。另外,陌生人进入家庭内部后,可能带来安全风险,至少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这两个方面,这其实也可以说是"抱团养老"的核心问题。

  张丽云还指出,"抱团养老"的协议书应该尽量采用规范的契约文本,预见到一些风险并提供处理的办法,责任的边界也需要划分清楚。"抱团养老"模式还需要子女予以确认,赡养人应该清楚老人"抱团"之后可能存在的风险。

  

  专家:"抱团养老"并非人人适用

  究竟"抱团养老"模式适用于哪些人?《生命日报》采访了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杨萍。

  杨萍认为,虽然"抱团养老"一方面缓解了子女忙于工作或生活在异地,无法照顾老人的困境,另一方面让老人有了更多情感关怀,但并非人人适合。哪些老人适合选择"抱团养老"呢?第一,年龄在75岁以下。因为,75岁以上老人健康风险较大,需要家人及专业养老机构精心照料,老人照顾老人的模式存在较大隐患。第二,生活能自理、无重大疾病。"抱团养老"可能涉及分担家务、互相照顾等问题,需要他人长期照料的老人不适合采取这种养老方式。第三,相互熟识。建议年龄相近、比较熟悉的老人"抱团养老",大家对彼此的性格、生活习惯等有所了解,一起相处更和谐。比如,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或同住一个村、社区,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可在一起"抱团养老"。

  杨萍认为"抱团养老"应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法律规范。老人应先订立契约再成团,尽可能将各种问题考虑周全。比如,成员的日常住宿、吃穿及相关费用如何分担,成员之间的照料义务和权利,如有纠纷如何解决等。另一方面是医疗保障问题。比如,"抱团养老"居住地附近是否有医院,老人突发疾病或身体不适时,是否能得到及时救治等。杨萍建议,老人应充分考虑上述问题再决定,切不可盲目跟风。

  三、思考--迫在眉睫,养老设施如何完善?

  探索新型养老模式

  随着我国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各省份纷纷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探索和建设新型养老模式。

  在上海的陆家嘴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第二批上海市社区"养老顾问点"挂牌。社区"养老顾问"是由政府组织实施,利用各类社会服务设施、机构和人员等资源,为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寻找养老服务提供支撑的一项便民服务工作。今年5月2日,上海首批68家社区"养老顾问"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已为万余人次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咨询,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年人的广泛欢迎。

  社区"养老顾问"可以为老年人解释相关政策、介绍养老服务资源、推荐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项目。同时,社区"养老顾问"也起到了推动养老服务资源优化分配、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作用。

  杭州市今年启动了"智慧养老"综合服务项目,为杭州市老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虚拟养老院"服务。提供的3大类13项服务分别为:一类服务主要为老人提供紧急呼叫、主动关怀、亲情通话及特殊"助急"等基本服务,老人可免费享受;二类服务为推介助急、助洁、助餐、助医、助浴、助行、助聊等生活服务,老人可享优惠价格,需自行付费;三类服务为推介所在区域政府购买服务及相关公益服务,老人无偿或抵偿使用。

  成都采取的是"嵌入式养老"的养老模式。"嵌入式养老"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上的补充和整合,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方式,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上海养老顾问服务点

  国际经验值得借鉴

  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在日本、欧美等地,约有80%的老年人口采取居家养老的模式。居家养老不必使老年人脱离原有的居住环境和社会关系,也方便子女在闲暇时照顾老人,老人的情感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同时,居家养老能够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的资源,使养老成本大大降低。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也能使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好的保证。

  在日本,目前形成了以家庭或亲属照顾为主,公共福利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的养老服务为辅的养老体系。日本居家养老包括访问护理服务、日间护理服务、短期托付服务和社区贴紧型服务等类型。具体包括为老年人上门提供做饭喂食、洗澡换衣、打扫卫生等。

  日本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满足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日本主要有三类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一是看护型养老院,主要服务对象为患病或身体不便的老人,此类养老院通常与医疗机构有固定协作关系。二是住宅型养老院,主要服务对象为身体状况正常的老人,院方负责提供提供临时看护服务。三是健康型养老院,主要服务对象为身体健康的老人,院方负责打理老年人的日常家务,但不负责照顾入住者的日常起居。

  芬兰社会卫生部制定了"使超过90%的75岁以上老人能够独立地在自己家中养老"的目标,为此,各地方政府的社会福利部门都要提供尽可能细致完善的家庭服务。

  以首都赫尔辛基市政府为例,其居家服务主要有四大方面,每个方面细化为若干小项,每个小项下列举一系列具体内容。例如,在保健和护理方面列有8个小项:体检和疾病控制、医学护理、夜间护理和夜间医院、健康风险防控、记忆力衰退者护理、康复期看护、牙医护理和自我护理器械。

  这些服务通常由具有专业资格的家庭护理团队完成。赫尔辛基全市有73个服务区,每个服务区都有2-3个护理团队,每个团队约有15名专业人员。护理团队工作强度很大,平均每人每天上门服务十多次,每次服务10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美国老人喜欢住在老年公寓,因为公寓环境比较安静,还能结交新的老年朋友。规模大一些的老年公寓有人管理,也称"退休社区"或"退休之家"。除了租赁房屋外,这些老年公寓还提供就餐、清扫房间、交通、社会活动等便利服务,这个也是其一大亮点。典型的设施和服务还有:医务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健身房、洗衣房、紧急呼叫系统、外出购物、组织参加社会活动等。

  

  日本养老院(图:瞭望东方周刊)

  四、总结

  正如《人民日报》文章开篇所述:"家和万事兴,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不可轻慢。"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社保体系仍有待完善,养老一事还需要借助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抱团养老"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问题的燃眉之急。然而新模式的成熟需要过程,就像"共享经济"的发展一样,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扶助下,"抱团养老"的新模式能够不断完善自己,弥补规范性上的不足,为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央广经济之声《王冠红人馆》--最动听的财经周刊!

  每周六、日首播9:00-12:00  重播 13:00-16:00 

  主编:王冠经济之声制作人/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

  主笔:央广《王冠红人馆》舆情课题组王凡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央广《王冠红人馆》节目和微信公号。

  

编辑: 王梦妍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经济之声《王冠红人馆》:"抱团养老"来了,新模式能否造福银发一族?

“抱团养老”究竟有何特点?这种模式适用于哪些人群?政府和社会又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