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吴敬琏:城市发展需关注专业化问题

2018-09-15 10:1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保定915日消息(记者 王明月)915日,在第三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发表了致辞。

  开拓思想市场,研究基本问题,探寻中国发展的路径。”吴敬琏首先重申了在前两届论坛上的寄语。

  围绕着论坛主题提升城市竞争力,吴敬琏指出,它包含的问题非常多,譬如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城市化的资金来源问题、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讨论了十几年了,但是对于基本问题没有深入地讨论,没有形成共识。”吴敬琏举例说,比如对城市的规模问题的讨论,有人认为,城市规模应该越大越好;有人认为,中国的大城市病很严重了,所以要发展小城镇,各执一词。

  “这里牵涉到一个根本问题:到底城市化的功能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深入地讨论。所以对于城市规模问题,就很难用一套经济学的共同语言来进行辩驳。”吴敬琏指出,十多年以来,在城市化的功能问题上,至今也没有一个能够说服大家的解释。

  他回顾道,在21世纪初期,城市热衷于大投资,当时的说法为城市化是投资的主要来源。“但是,后来出现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搞大城市铺摊子等消极现象。于是,后来的说法变化了,说城市化的功能主要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吴敬琏表示。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是2013年第一季度城市住房销售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多,从而把经济增长速度拉上去了。”吴敬琏指出,于是就有人做了理论上的说明:农民进城以后需求增加,于是商品房的销售大幅度地提高,城市建设投资支撑了经济增长。

  “后来,经济学家发现这里面有一个概念上的误区。农民进了城以后可能想住上和城市人一样的大房子,但是根本的问题在于他们收入的增长,否则这种心理需求并不能够变成经济意义上的实际需求。”吴敬琏指出。

  他回忆道,到了2013年、2014年,流行的观点又认为城市化是工业化、现代化的自然结果,不能够靠城市化去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因而不能人为推动城市化加速。

  “在那个时候,我对这个问题也做了一些研究。我发现,我们这里对城市化功能的看法,跟国际上经济学家主流的看法有很大的差距。”吴敬琏从《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得到了启发,该书对城市化功进行了简明的界定:因为人们在城市里的聚集,使得他们能够进行思想交流,于是城市就成为创新的发动机。

  2010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M.Romer)到北京考察,他指出,当人们在城市中聚集,人和人之间面对面交流,能够促进新思想产生,所以城市化的功能就是产生新思想、新技术、新制度,而因为城市化有这样的功能,所以人们聚集的密度越大,效率就越高。

  然而,吴敬琏表示,在苏州的调研结果却并不完全如此。苏州从西部地区引进的一批人才,几个月以后却跑到上海去了。苏州认为,因为上海是大城市,各种文化设施都比苏州强。“我们调查发现,问题不在规模,技术人员说主要的问题是苏州闭塞,在这里待几年以后技术水平就赶不上了时代了,而在上海技术水平可以不断进步。”吴敬琏指出,苏州主要问题是来者不拒,专业太多,于是同专业能够交流的人数太少,达不到提高技术水平的临界点。因此,除了要发展城市之外,还要加上一条:专业化。

  比如,金融因为涉及到的专业太多,要达到临界点,城市的规模就要很大,所以金融中心越大,城市的规模越大。“但是制造业不一样了,它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密切。还有商业,原来要在大城市里,网络发达以后也不需要在大城市了。”吴敬琏指出。

  “因此,基本问题搞清楚了,就有分析框架来研究城市规模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说城市规模越大越好,或者城市规模越小越好。”吴敬琏总结说。

编辑: 马文静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吴敬琏:城市发展需关注专业化问题

吴敬琏指出,苏州主要问题是来者不拒,专业太多,于是同专业能够交流的人数太少,达不到提高技术水平的临界点。因此,除了要发展城市之外,还要加上一条:专业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