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看长江之变】一颗脆李 改善了巫峡生态、富了老乡口袋

2019-07-15 09:4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重庆7月15日消息(记者梁爽)“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千年流传的诗句,巫山对于中国人而言从不陌生。如今,巫山又多了一张新名片——巫山脆李。

  “巫山脆李”产于重庆市巫山县,距今有上千年历史。近年来,巫山县政府致力于将巫山脆李打造为三峡库区发展的“金果果”、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实施“低山种柑橘、中低山种脆李、高山种烤烟药材干果”差异化产业发展,尤其是因地制宜发展“巫山脆李”,推进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绿色发展的新路。

  7月13日,记者前往重庆市巫山县华家村。(央广网记者梁爽 摄)

  从巫山县出发,依地势蜿蜒的水泥路延伸向前,路宽只够两辆车相向而行。汽车沿着盘山道路行驶40多分钟,终于到达巫山县两坪乡华家村,这里的村民们主要以种植脆李为生。

  “三年前,这里还没有水泥路,当时村里要大规模种植脆李,修好了路才能谈发展。”两坪乡书记谭英俊肯定地说,如今村里修好了环线公路,实现了村村有环线,不走回头路,脆李的向外运输也方便多了。

  7月正是脆李成熟的季节,记者采访期间,看到很多快递车正在装货。“我们都是通过电商销售的,现在正是旺季,每天来拉货的车能来10多辆。”华家村书记周继文告诉记者,现在人们的主要收入除了劳务主要就是脆李。

  2013年11月,华家村开始动工建设脆李示范区,栽植了巫山脆李1963亩。引导农户放弃传统的农耕作物,改种脆李,定期请技术人员传授种植方法。

  当时选择种植脆李除了考虑经济效益,更是为了治理石漠化。华家村原来以煤炭开采为主,经济粗放型发展,导致山里出现大片石漠化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当时流入长江的水都是红色的。”谭英俊说。

  “研究发现,村里的气候、土壤很适合种植脆李,并且脆李有庞大的根系,可以将土壤牢牢抓紧,控制住水土流失。”谭英俊告诉记者,2016年煤炭开采项目全部关闭,并大规模种植脆李。

  同年,村里的脆李开始挂果,2017年全部挂果,到2018年进入丰产期。“今年挂果的水果有1200亩,今产值达1万元1吨,产量在80吨左右,比去年多了30吨。”周继文说。

  华家村有一半以上村民种植脆李,并通过脆李脱了贫,47岁的向宗满就是其中一员。向宗满原来一直在外务工,2014年因为生病欠下10万元债务,因病致贫。后来得知村里大力支持种植脆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种植脆李。

  “我参加了村里合作社,政府会补贴100块钱的管护费,还提供肥料、农药、技术培训,学习怎么科学种植。”向宗满说,没想到家里这果子还能赚钱,一年可以赚五六万,三年后成果脱贫。今年脆李的销量更是供不应求,现在日子好了,儿子在成都工作,还想再加把劲给儿子攒一个首付。

713日,巫山县华家村村民王平正在摘成熟的脆李。(央广网记者梁爽 摄)

  小小的脆李不仅让老乡脱了贫,还吸引着年轻人回乡创业。25岁的华家村村民王平当年为了更好的生活走出巫山,如今又因为好生活回到巫山,2017年他从外地务工回乡种植脆李。王平是个勤奋聪明的人,回村前,他做过家装,开过饭店,如今他更是看准了商机,成为全村第一个把物流引进来的人。

  “因为脆李需要往全国各地销售,原来每次都要自己开车去巫山县寄,路程比较远,村里人也都是各自照看自己的销路。”王平希望,打造一个全村的物流平台,通过电商,把物流做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谭英俊肯定地说,发展脆李产业是关乎老百姓钱袋子和绿色生态发展的大事。“不论什么政策,老百姓能赚到钱才是最直接的。”

  记者了解到,巫山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500万元用于脆李专项发展,整合各类上级资金1.15亿元左右用于脆李产业发展,并坚持逐年递增10%以上。

  “原来工作多是解决乡里乡间的问题,现在老乡们忙着赚钱,我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谭英俊说,现在更需要做好规划,处理好农业产业和旅游怎么结合,如何延长农业产业链,如何让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一系列问题。

  向绿水青山要发展,践行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关乎每一个人。如今,华家村村口的水泥路不断蜿蜒向前,越来越多的快递车将巫山脆李运向山外,运到全国各地。

编辑: 王晓蕾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看长江之变】一颗脆李 改善了巫峡生态、富了老乡口袋

近年来,巫山县政府推进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绿色发展的新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