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记者 马文静)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显著,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正在逐步缓解。
  “小微企业贷款在增量、扩面、降成本、防风险四个维度上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12日在银保监会举行的通风会上说道。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20%  
  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6.39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0.81%。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2086.4万户,较年初增加363.16万户。
  与此同时,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较年初增长47.89%,超额完成了30%的目标。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成本也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李均锋表示,今年1-9月份,商业银行新发放的普惠贷款利率为6.75%,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64百分点。其中,五家大型银行1-9月份发放的贷款利率为4.75%,比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68个百分点,加之五家银行通过发放信用贷款、减费让利等下降贷款成本0.8个百分点,贷款成本下降1个百分点的目标已经实现。
  在风险防范方面,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总体可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目前为3.5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 
  这些变化与体制机制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密切相关。今年以来,商业银行陆续建立起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制度,利用大数据风控解决小微企业风险控制难题;政策激励的叠加作用更加凸显,货币政策、财税政策、银行监管政策共同发力,激励商业银行大胆支持小微企业;通过银税互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小微企业缺信用信息的难题得到解决。
  引导小微企业贷款商业化、差异化发展
  不过,随着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量扩面,一系列问题摆在监管面前:如何保障小微企业信贷的高速增长局面的持续性?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如何更好的发挥市场作用?如何防止政策“上热、中间温、下冷”,保障政策传导到位?大型商业银行利用政策优势与中小银行“抢”客户怎么办?
  面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新形势,李均锋透露,银保监会未来将从六方面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政策。
  一是要坚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业可持续的根本原则,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核心在于引导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由外部推动变为自身驱动。
  二是引导银行业机构开展“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今年8月起,银保监会在重庆等五个省市试点“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是调整完善对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的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李均锋透露,银保监会正在制定和推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对不同银行实行不同的监管要求,对商业银行使用增长的、量化的指标,引导商业银行差异化竞争。
  四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方式,特别是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的比重,减少对抵押品的过度依赖。根据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合理发放贷款,完善续贷机制。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不规范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定价设置不合理条件、违规收费、变相转嫁融资成本等行为。 
  六是积极推动优化外部环境,推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推动加快建立跨部门的信息整合和共享机制,努力改变部门信息“烟囱林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