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0日消息(记者 马文静)随着各国试水5G商用,以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酝酿。5G将带来哪些变革?5G时代将有哪些标志性的新应用?如何为6G到来做准备?

  作为首届“世界5G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2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尹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余少华等多位院士就5G技术应用情况及前沿趋势进行了探讨。

  余少华:标志性应用和设备是5G成功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表示,5G同4G相比有巨大的区别。相较于4G,5G传输速率可以提升10-100倍,峰值传输速率达到10Gbit/s,时延达到1ms级,链接密度增加10-100倍,流量密度提升1000倍,所以5G将推动形成丰富的标志性应用和新设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

  新型互联网基础设施是未来各类网络的基础。基于5G时代新兴互联网基础设施,产生的新应用包括前期的4K/8K高清视频、智慧家庭、云计算、位置服务,以及中后期的沉浸式体验、产业互联网、车联网、新媒体应用、AI与感知互联、深空通信等,产生的新设备包括云VR、AR设备、智能产业机器人、真3D视觉设备、空间通信设备等。

  对于未来6G网络的趋势,余少华表示,5G会做到“人、网、物”的结合,而6G则是“人、网、物、境”的结合,意境、情感也将加入其中,实现“无人不互、无处不互联、无时不互联、无事不互联。”

  尹浩:5G触发“大物智云”聚合效应 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5G要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才能推动产业升级变革、孵化新的应用、催生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5G单打独斗。”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说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

  尹浩指出,5G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融为一体,产生了远超5G技术本身的聚合效应,只有通过技术间聚合、发酵,产生“核聚变”才能成就“杀手级”的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他表示,5G对数字经济的贡献,从宏观上看,是能够为国家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新引擎,带来万亿级经济增量;中观层面,将影响各个行业,如ICT的关联产业、垂直的行业应用等;微观层面,各类To C和To B的应用诞生,将拉动居民消费、激发企业投资。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在2020-2025年,将拉动中国数字经济增长15.2万亿元,其中5G网络建设将推动通信产业实现增加值3.3万亿元,与此相关的各行业结合则可以带动产业数字化,产业增加值可以达到11.9万亿元。

  陆建华:谋求5G发展长远优势 基础研究是重中之重

  “发展5G是国家战略,发展好5G以及未来的移动网络产业,战略谋划不可或缺,为谋求长远优势,基础研究是重中之重。”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说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

  陆建华指出,当前,各国运营商争先恐后布局5G,投入巨大。但是,有韩国学者坦言,目前的5G发展情况尚未达到预计水平,覆盖率不足、行业质量存在安全挑战;5G相较4G指标跃升非常大,有时是两个数量级,但是理论研究尚不坚实;现有通信方法在利用系统结构信息与处理大流量数据时受到限制,新的通信理论应当有所突破;5G持续性还是较为严峻的挑战,需要科技界广大的科学家、工程师坐下来冷静的思考。

  他表示,下一步,需关注未来网络的的新架构、新安全机制、多体制融合设备新方案等,同时实现社会资产要素实时共享之后的稳定控制,共享攻坚、从5G到“无G”、天地一体化创新网络等将是5G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刘韵洁:亟需加强“网络2030”技术布局与攻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5G技术的到来,使互联网业务形态由消费型互联网向生产型互联网演进。工业互联网、全息通信、BK/VR等业务的发展,对网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与挑战,而海陆空天一体化网络、网络虚拟化、光+IP、边缘计算、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趋势正在深入影响和变革我们的网络产业,亟需加强“网络2030”技术布局与攻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

  “我们现在要考虑2030年,经验证明,在网络这方面我们不提前十年去布局、去研究可能就满足不了需求。”刘韵洁表示,要建立面向2030年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提供万亿级、人机物、全时空、安全、智能的连接与服务。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必将走向毫米波技术。”刘韵洁表示,在毫米波芯片方面,中南大学实验室已经开始毫米波的运用,实现了大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是,6G要走到太赫兹技术,网络架构该怎样布局是一大挑战。他认为,这是一场技术接力赛,中国必须重视网络架构研究,以确保五、六年之后仍保持5G时代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