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3日消息(记者 宓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预计全年将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对此,多位代表委员表示,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各界的帮助,有助于亿万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而如何能够让越来越多的好的国货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产业结构调整、建立核心优势被认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代表委员支招:抓住各地方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监管层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已推出一系列举措:如引导金融机构增加3000亿元低息贷款,定向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体工商户;鼓励国有大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力争上半年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不低于30%,利率比2019年有明显下降等。

  “中小型企业在各个地方都直接解决了大部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谈及政策层面上支持中小企业的意义,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南中源茶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韦波对记者说,如果中小型企业都停工不能正常复工,那就意味着一部分劳动力失业,可能造成经济收入下滑。

  韦波认为,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效果、做好后续保障,就必须牢牢抓住各地方的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做好了,加上地方中小型企业的带动,老百姓有了经济收入,生活就有了保障。”韦波建议:“再主推地方的民族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相融合,让老百姓在家边就可以就业,让民族文化得予传承,让老百姓的指尖文化变成市场经济,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要有自己核心的差异化优势

  值得留意的是,疫情发生以来,电商直播、电商扶贫等新业态进一步成为了亿万中小微企业的增长动力之一。如何将这些新业态与当地资源结合、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也是许多代表委员所考虑的焦点之一。

  其中,针对农村电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就有代表委员针对性的提出,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物流、电力在内的基础设施。

  京东集团副总裁洪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如何激发中小企业的内生活力,切实地帮他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是当下最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面对风险,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很重要,必须要有自己核心的差异化优势。

  专家指出,在融资和税收等方面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复苏和发展未来将走入“快车道”,脚步有望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