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苏浙沪GDP稳坐全国前十 长三角“万亿俱乐部”城市增至8个

  随着苏浙沪皖三省一市地方两会的召开,各地经济成绩单先后出炉。2020年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的第一个完整年份,各地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发展领域亮点纷呈。围绕“高质量”和“一体化”,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更加劲往一处使,跑出加速度。

  “2020年,苏浙沪三省市稳居全国GDP十强,安徽紧随其后,体现长三角地区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增长引擎作用进一步发挥。”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苏浙沪坐稳GDP全国前十名

  虽然受疫情影响,2020年长三角经济仍取得了显著发展。

  根据各地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全年,上海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7%,达到38700.58亿元。浙江省生产总值达到64613亿元,同比增长3.6%。江苏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27万亿元,同比增长3.7%。安徽省生产总值达到38680亿元,同比增长3.9%。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根据2020年31个省份GDP总量排名,苏浙沪坐稳全国前十。其中,江苏GDP首次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排名跃居全国第二。浙江和上海分别排在全国第四和第十。安徽紧随其后,排在第十一位。从GDP增幅来看,安徽以3.9%的增幅位居全国第四位。

  跨入GDP“万亿俱乐部”的长三角城市也增加到8个,分别是合肥、南通、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其中,南通、合肥都是首次实现年度GDP超万亿元。2020年,南通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36.3亿元,增长4.7%。合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5.7亿元,增长4.3%。

  华略智库创始人任新建对记者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长三角地区经济仍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在全国三大都市圈中持续领跑,这说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长三角的区域性整体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合作的优势和潜力被不断激发。

  “长三角一体化增强了城市集群经济融合的稳定性和抗波动性,‘万亿俱乐部’城市增加到8个,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逆势而上,发挥强劲增长极效应的体现。”陈炜表示。

  一体化发展亮点纷呈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引下,2020年,苏浙沪皖三省一市都制定实施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记者获悉,截至2020年底,示范区已形成32项具有开创性的制度成果,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全力推进60个亮点项目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奋战,示范区已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上海市市长龚正近日在上海市政府记者招待会上说。

  在长三角国家战略重要平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财政收入从3.0版G60科创走廊建设以来占全国十五分之一上升到占全国十二分之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万多家,占全国近十分之一;科创板上市企业47家,占全国超五分之一。

  “截至目前,九城市交互投资超过3600亿元。”G60科创走廊联席办相关人士表示,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九城市的各类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业内看来,随着交通、能源等一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成使用,长三角的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正在产生出新的“化学反应”。陈炜表示,苏州2020年GDP强势突破2万亿元的背后,意味着苏州增强对接上海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世界级创新集群的硬核产业枢纽效应的放大。

  “合肥2020年GDP也是首次迈进万亿级门槛,显示合肥与上海张江一起成就国际级大科学设施集群建设‘东西联动’的科创中心龙头效应,合肥坚定不移以政府产业基金培育头部企业和产业集群,创新驱动正不断强化,营商环境也在不断优化。”陈炜说。

  2021年一体化发展将提速

  进入“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深深地嵌入苏浙沪皖三省一市的“十四五”规划发展中,成为各地社会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围绕“高质量”和“一体化”,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继续提速。

  根据2021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上海将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做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更好发挥G60科创走廊和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等跨区域合作平台作用。

  安徽方面,根据2021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安徽今年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开展重点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参与制定和实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方案,实施一批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上海证券报)

  记者 宋薇萍 陈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