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爱评论】刘自鸿:透过人机交互之窗看见万物互联世界

2018-09-28 10:4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8日消息 经济之声年度呈献《爱评论:新时代百人对话录》本期推出:经济之声节目主持人李羚瑞对话柔宇科技董事长刘自鸿。

  刘自鸿,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福布斯“中美十大创新人物”之一,2017年当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

经济之声节目主持人李羚瑞对话柔宇科技董事长刘自鸿(右)。(摄影 陈爱海)

  为什么要把全世界“折弯”?

  李羚瑞:柔宇科技在业界已经炙手可热了,是一颗新星,但是普通老百姓对柔宇科技可能并不是很熟悉。柔宇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它最主要做的是什么?

  刘自鸿:柔宇的主要工作是把以前方方正正的东西做成柔性的、弧形的、可以弯曲的,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掰弯世界”。以前的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都是基于玻璃的方方正正的显示,但是携带起来不是很方便,而且很重。现在我们可以把这种显示技术做在一个非常薄的薄膜上,可以自由地卷曲、折叠,如此一来,以前的很多设备就会变得非常便携、小巧。另外我们还在薄膜上做传感器,可以集成在衣服、鞋子、皮革的表面上,实现一定的交互功能。因此,生活中的很多物体变得智能了。

  李羚瑞:能不能举两个例子?

  刘自鸿:比如沙发,大家知道以前要用遥控器来控制它的前后移动,现在传感器集成在皮革里,从外面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你在皮革上轻轻一摸,就可以控制沙发的移动;再比如我们做了一个手机原型,拉直的时候与普通智能手机没有区别,但是它可以弯折,弯折之后可以戴在手上;还有衣服、帽子,现在上面都可以做显示了。

  李羚瑞:行业内都说你们试图把全世界“掰弯”。把全世界都“掰弯”真的那么重要吗?市场有那么大吗?

  刘自鸿:“掰弯世界”只是一个比较调侃性的说法。当柔性显示、柔性传感集成在很多物体里后,你会发现,很多以前想象不到的应用都产生了,很多以前没有的用户体验都出来了。现在我们的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已经开始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

  李羚瑞:你们现在已经和一些厂商有合作了吗?

  刘自鸿:现在已经开始有一些客户了。比如汽车内饰,以前都是方方正正的显示,再加上一些物理按键,现在我们已经有新的设计,完全没有物理按键,把它的显示、传感都集中在一个弧形表面上,既时尚,又节省了空间,还减轻了重量。实际上在机器人行业、医疗健康行业,我们都在推进新的应用。

  李羚瑞:刘慈欣在《三体》里关于未来世界的描述有一个场景,就是主人公走到一个公交展台,只要是光滑的平面,他轻轻一碰就会变成一个触屏,然后开始实现全网连接。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是不是这种生活状态离我们也并不会很远?

  刘自鸿:从技术上而言,这样的场景完全能实现。我们所畅想的未来,不仅是公交站牌,还有生活中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司空见惯的东西,都可能变成信息的媒介,变得更加智能化。

  李羚瑞:我了解信息技术有三大核心领域,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可以这么说吗?

  刘自鸿:这几年各种各样的科技名词层出不穷,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纳米技术、自动驾驶、云服务等。仔细一看,这些五花八门的名词最后就归类为三件事情,人机交互、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就是人跟人、人跟物、人跟大自然交流的方式,显示、传感、生物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其实都属于人机交互的一种方式。当机器接收到信息之后,它要通过既定的算法、软件来帮助我们去做一些决策和分析,所以今天就统称为一种泛人工智能。有了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由于社会的属性是连接,就出现了所谓的万物互联。万物互联里可能会用到有线连接,也会有无线连接,比如5G,它属于万物互联里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支撑。我们的工作其实是希望通过柔性显示、柔性传感等创新的技术,实现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

  “从0到1”和“从1到N”一样重要

  李羚瑞:您曾说过现在很多人更在意从1到N能做到多大,但是往往会忽略从0到1的重要性。从0到1就是技术创新,所以在您看来,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做从0到1的事情?

  刘自鸿:在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的过程中,0到1的过程和1到N的过程都非常重要,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一些企业规模更大了、市值更高了、销售额更多了。当然,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与一些科技更发达、创新能力更强的地方比,你会发现我们在原创能力、基础创新能力上有比较明显的差距。这就是0到1的阶段,很多人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因为要面对很多风险、存在很多未知。而1到N的事情,至少已经看到有1了,就可以想办法扩大规模。即便也有挑战,但是他所面对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更小一点。0到1的过程通常会很长,这个过程就像一种笋处于生根发芽的阶段,而1到N更类似于后面的快速成长、成为枝繁叶茂的阶段。

  李羚瑞:这些年有一批新兴经济企业成长起来,它们大部分的创新,一是模式创新,二是技术创新。不可否认,我国现在的科技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您觉得差在哪儿?

  刘自鸿: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已经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其实会有很多历史原因,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当然我们要意识到,科技创新、源头创新、基础科学的创新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学校、科研院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企业同样要去关注。企业要关注从1到N的事情,把N做得很大,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但同时现在的企业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从0到1的事情上,即技术创新、源头创新。

  李羚瑞: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确实是让世人惊叹的,但是同时我们还有很多短板,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想办法补齐。

  刘自鸿:现在国家对于科技创新非常重视,也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出台了各种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所以对于科技创新、对于从事科技创新的创业团队而言,这是非常难得的时代机遇。作为科技创新创业者,我是一个坚定的创新拥护者。

  李羚瑞:不仅是您拥护,从国家层面到企业层面,大家都意识到“创新”二字的重要性。

  刘自鸿:是的。很多事情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现在整个创新氛围以及对创新的认可度都比以前更高,只要大家能够坚定拥护创新文化、创新理念,一定大有可为。

  新兴产业需要“技术+资本”双轮驱动

  李羚瑞:这两年AI概念非常火,很多企业拿“AI+”作为寻求资本的又一个故事,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刘自鸿:每一年似乎都会有一个热门名词出现,然后会有一批人、一批企业、一批团队涌进去。但是潮水退去的时候,少数存活下来就只有一两个人。这似乎也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个人非常看好AI的未来,但是很多人打着AI的旗号,做的事可能和AI没有太大关系。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

  李羚瑞:对于创业企业而言,资本加持非常重要,它可以让创业企业用时间去换空间,但是资本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会催熟企业,甚至去干预企业原有的初心和发展路径。您怎么看待创业企业和资本之间的关系?

  刘自鸿:一个新技术从原创开始到成熟再到大规模应用,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团队的事情。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而言,我们一直秉持双轮驱动的方式。双轮驱动一方面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另一方面还是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所以,技术加资本这种双轮驱动的方式,对于新兴产业来说很重要。在过去几年,我们也做了几轮风险融资,它会在适当的时候给你增加更多的弹药、能量,能够让技术更快走向市场。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资本、金融的支持,很多东西只会停留在实验室里,可能一些本来可以创造更大价值的东西最后就被埋没了。

  李羚瑞:这些年这一批创新企业蓬勃发展起来后,很多企业的估值非常高。因此,也有人说高估值必然会伴随着泡沫。您认为人工智能这个大领域里有泡沫吗?

  刘自鸿:这个行业整体发展很快,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人工智能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当然确实有各种各样的企业、团队投身进去,在短时间之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所谓的泡沫。但是最终这里面一定会有货真价实的公司,它会不断地推动这些行业的发展。只要行业本身是一个对社会来说极其重要的行业,那么这种投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编辑: 周倩云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爱评论】刘自鸿:透过人机交互之窗看见万物互联世界

经济之声年度呈献《爱评论:新时代百人对话录》本期推出:经济之声节目主持人李羚瑞对话柔宇科技董事长刘自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