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 《爱评论:新时代百人对话录》本期播出:经济之声首席评论员陈爱海对话平安证券董事长何之江。

陈爱海(右)对话何之江(安健 摄)

  何之江,高级经济师,现任平安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历任招商银行资金交易中心副主任、资金交易部副总经理,平安银行副行长等职务。

  陈爱海: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经济建设成就非常巨大。在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资本市场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何之江:中国资本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己也不断地壮大,发展到现在,成了全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做了很多市场化改革,从中小板到创业板再到现在的科创板,推出了注册制,一路向市场化迈进,道路确实有点波澜壮阔。

  资本市场的任务是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服务于实体经济。一是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我们现在有主板、创业板,还有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期货市场,覆盖了债券到股权的较为完整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更好地让企业能够分享到资本市场增长而自己壮大。从比例来说,全中国70%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在A股上市,A股市值也接近60万亿,上市家数3700多家,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一个亮丽的成绩单。

  陈爱海:您说到证券市场两大主要的功能,一是拓宽融资渠道,二是降低融资成本。目前来看两大功能发挥得怎么样?

  何之江:从现在来看,我们三年前的直接融资比例跟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在股本权益市场大概市值60万亿元,债券市场,企业从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的融资量每年都有几十万亿元,这对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来说是一个好事情。而且中央越来越重视,也鼓励发展直接融资渠道,这几年直接融资不管从手段还是到市场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陈爱海:中国的资本市场从零开始,到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您怎么样评价证券市场这些年走过的路程?还存在哪些不足?

  何之江: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只有短短30年,成绩是斐然的,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比如现在,上市公司市值前十还停留在传统银行、资源性企业,比如石油类的。而从英美国家来看,前十大市值的公司都是像苹果、Google这样新型的科技型企业。

  陈爱海:中国的证券市场要进一步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健康地发展,您作为平安证券的董事长,在投资者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成熟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思考吗?

  何之江:投资者教育一直是很重要的部分,中国证监会对投资者教育也有很多规定。我们的市场目前还是一个散户型市场,机构投资者这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是散户主导的。散户主导的市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注重短期行为,有一定的投机性,投机性市场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证券公司应该很好地肩负起投资者教育的责任,帮助散户建立起长期投资理念。平安证券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去年推出了“科学投顾”,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充分理解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科学投顾的理念是配置资产,而不是投机,我们要树立客户长期稳定投资的理念。

  我们现在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帮助客户分析决策,而不是替他做决策。我们原来是推荐关系,现在变成同行人。所有证券公司都在做财富转型,让散户确实能够在资本市场的增长中得到实惠。

  陈爱海: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十分重要。您认为作为金融服务商,证券公司应该在哪些方面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

  何之江:证券公司很重要的角色就是资本中介,我们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企业。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融资需求,证券公司最擅长做的就是直接融资这块的中介角色。

  平安证券也在致力于这方面,充分识别客户的需求,客户融资,它可能没有那么多专业度,我们要准确敏锐地识别客户的需求,找出一个适合客户的方案。我们在内部讲要有一门好手艺,要揽得住这个活儿,所以证券公司必须练好自己的内功。国内好多证券公司一直在说我们要向高盛学习,学习什么呢?第一是品牌,第二是服务能力。

  对于证券公司而言,还要守底线,这是很重要的。在发展过程当中,要树立底线意识,才能让证券公司健康地发展,我们不希望中国证券公司大起大落。

  陈爱海:1990年沪深交易所成立,1991年平安证券就成立了,可以说平安证券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一起成长和壮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平安证券也经历了好几次转型,我想这个过程肯定也是苦乐相伴的。在您看来,苦是什么?乐又是什么?

  何之江:平安证券30年的历史,我的体会是四句话:第一,历史悠久。第二,跌跌撞撞。第三,破局突围。第四,全面冲刺。

  历史悠久,刚才您说的两个交易所是90年成立的,我们1991年就成立了。我们生在深圳,深圳这片热土喜欢创新,凡是新鲜事物都想尝试一下,中国平安也想大胆尝试资本市场,所以1991年我们就成立了平安证券。

  第二个阶段,平安证券在一直在探索,在探索过程当中有教训,也有一些经验,基本上算是中国证券业的缩影,几度起起伏伏。

  第三个阶段,2014年平安证券获得了证监会批准的互联网券商试点,从那时起开始大量的科技投入,通过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服务+互联网”,我们走出了一条道路,率先在经纪业务上实现了突围。现在我们是证券行业里面个人客户数量最多的公司,经纪业务在证券业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现在到了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全面冲刺阶段,平安集团的战略是“金融+科技”“ 金融+生态”,平安证券的战略是综合金融服务、聚焦专业品质、运用好科技赋能,向中国品质一流的智能化券商全面冲刺。

  陈爱海:我们正处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5G时代。平安证券这几年一直在强调金融科技,具体布局是什么样的?您怎么看科技赋能对券商的重要性?

  何之江:平安证券现在的战略是综合金融服务、聚焦专业品质、科技赋能。谈到科技赋能,平安证券这几年的科技投入在行业内算是领先的。2018年我们信息系统投入4.6亿,居行业前十;信息技术投入考核值5.3亿,居行业第一。

  这个钱花到哪里,是干啥的?第一,我们要构建一套核心的业务处理体系,这套体系能够让我们做到先知、先觉、先行,相当于一个决策的工具,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做成这么大的一套体系,然后构建组织核心能力并赋能给每个员工,相当于每个员工能够有一个决策参考,创造一个“人+机器”,让每个员工都能把专业等级提高一个级别,服务客户时就有一个可以交互的百度,搜索平安证券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能满足客户什么需求。它的技术能力不够,但可以随时交互,这样就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赋能线下,让员工都实现品质一致化。

  我们认为技术可以驱动能力的一致化,我们反复强调客户体验,当客户接受每一次的体验不同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也就是说相当于一线服务人员的品质决定了平安证券的品质。现在不是这样的,我们要让平安证券的品质实现一致化,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科技应用的钱,希望能够通过几年的努力构建成能够在行业内甚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我们战略愿景要实现综合金融服务战略下的智能化的券商服务平台,彻底提升我们的品质。

  我们现在大部分业务已经实现智能化,前段时间联合平安银行发布数字投行品牌,还有智能化发债、智能评级体系、智能内核体系、智能存续期管理等等。

  陈爱海:在谈到未来发展愿景时,我注意到您提到了财富管理。券商是连接居民和财富的重要纽带,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其实券商是大有可为的。那么在这个方面平安证券如何发力,有什么样对于未来的思考?

  何之江:财富管理这一块平安证券一直比较重视。因为我们2014年开始选择从零售,也就是从经纪业务突围的时候,是基于平安集团有庞大的零售客群。事实上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从2014年开始,我们现在做到了客户数量行业第一,说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整个证券行业,佣金在持续下降,这是潮流,不可阻挡,在国外也是这个先例。我觉得有了庞大的客群,接下来是我们如何经营好。经营客户最重要的问题要让客户的财富有所增加。客户到你这儿来,能实现至少和经济增长差不多的收益。所以我们现在在构建一套财富管理的体系,我们去年底推出了科学投顾,实践证明是可行的。科学投顾现在有四万签约客户,管理资产已经到了200亿元,也就半年时间,效果很明显。

  未来我们会升级到智慧投顾,利用现代发达科技的工具,让我们决策更科学化。智慧投顾方面我们还会做大量的交互,通过智慧平台,能够尽可能秉承同一价值理念和品质,确保我们每个人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

  陈爱海:这又回到了前面谈的话题,科技赋能。

  何之江:必须用技术才能解决。我们今年开始做,三年以后,我相信平安证券品质可能比现在高一个级别,我不敢说有几何级的增长,但至少比现在要高一个级别。

  陈爱海:对于未来您有什么样的期待,包括对国家、对证券行业、对平安证券?

  何之江:未来希望国家能够顺利实现脱贫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于证券行业来说,我们应该全力拼搏,拼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公司,能够助力国家建成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现代化金融体系。

  对于平安来说,平安现在的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服务集团,成为受人尊敬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