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在深圳经济特区40周岁生日之际,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深圳市前海管王锦侠接受经济之声专访接受经济之声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系列人物访谈《进击40年》的专访,分享了十年来前海的建设成果和创新故事。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近年来在新城建设、深港合作、金融创新、法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为改革开放探路。如今,前海经济密度达152.6亿元/平方公里,税收密度达28.5亿元/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同类区域之首。

 

  前进吧!前海

  经济之声:说到深圳就不能不说到前海,前海也是10年来深圳发展的一个亮点,您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前海是什么,在哪里?

  王锦侠: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它位于深圳最西边的珠江入海口,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平台。前海有两个地理概念:一个小前海,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它的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第二个大一点的概念是自贸区的概念,除了小前海,再加上蛇口13.2平方公里,一共28平方公里。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受访者供图)

  经济之声:2010年,也就是10年之前,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前海的总体发展规划,前海的建设全面启动。为什么会在2010年这样一个时点启动前海呢?

  王锦侠:这就不能不说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2010年1月有一个重要的批示,他的批示要求高度重视前海的开发开放,要求明确由国家发改委来牵头编制前海的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揭开了在深圳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推动经济特区再出发,再在新征途上创造新辉煌的序幕。当时的前海还是一片滩涂,所以给大家的想象空间特别大,悬念特别多。

  当时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面临非常紧迫的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其中的要害关键就是怎么把服务业发展起来,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格局。201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30周年生日的那一天,国务院隆重地批复了前海的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作为送给经济特区30周年的礼物。

  经济之声:您提到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锦侠:其实“特区中的特区”有多方面的表达,比如这里实施的是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的政策,政策很特殊,税制、金融政策、币制、人才制度等。比如我们这里实行最高开放度的法治政策,允许自由选择内地和香港的法律来作为判决或者调解的依据。在前海,商事领域允许用你熟悉的法律体系来这里判决或者裁决调解,两大法系可以在这里融合发展。

  经济之声:在制度创新方面,前海一直是走在前列的,有说法是三天推出一项创新制度,前海自10年前成立以来已经有了创新成果560项,这个数字是否属实?

  王锦侠:其实这个数字还是一个不完全的数字,因为这里560项是特指在自贸片区挂牌以后的五年,五年创造了560项,按工作日平均是三天推出一项创新制度。前海其实最大的事业就是创新,它的特点就是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良性互动,同为创新主体。

  像我们2013年就率先在全国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从原来的实缴制推向了认缴制,从效率上来说,基本上对标了香港。如果是电子报件24小时以内就完成了注册手续,纸质报件一两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当然还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但正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开了全国的先河,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成果已经体系化复制推广了。

  “不创新,毋宁死”

  经济之声:创新现在对中国非常重要,我们正从要素驱动进入到创新驱动,而在体制机制制度上面创新往往是需要眼光、智慧、担当、勇气各方面的合力才能形成。前海做的很多事情是国内没有的。我们的力量和担当从哪里来?

  王锦侠:第一,前海的开发开放是集成全球智慧的结晶来推动的,但是在具体的路径上,我们有三个对标:对标香港的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在这方面香港成熟的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对标国际经贸的最高规则;深圳作为中国率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升级要求,提出了自我革命、自我加压的课题。

  第二,借助和整合各方的力量来推动这种创新。比如我们的金融改革,人民银行、外汇局、原来的三会(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提出很多市场机构的诉求,都得到了中央监管部门快速强力的回应和支撑。我们把前海作为国家部委的“试验田”,他们把我们作为落实他们改革创新突破性政策的“尖兵连”。比如,我们2012年提出,能不能允许港资或者外资来控股合资证券公司,包括合资证券公司的股东不限于证券业等,当时证监会三个月就做出了支持的响应,后面再走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合规程序。

  第三,我们更多地跟市场的机构和企业协作,对他们突破现行体制机制性障碍的诉求进行了梳理,从中研究提出轻重缓急的清单,再上升到政策的层面来进行突破。最大限度、最为快捷地倾听市场主体的心声,解放和释放生产力。

  在前海,如果说有担当的话,那就是一个字——“敢”字当头。如果说负责任的话,它就是以创新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不创新毋宁死。

《进击四十年》专访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焦浩 摄)

  经济之声: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区的数字非常好,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上半年片区注册企业增加值、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的增长都非常亮眼。前海做了什么,能在疫情影响下还取得这样的成绩?

  王锦侠:今年上半年前海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正增长,有些是高速增长,比如按关区统计的进出口额达到46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1%。

  第一,最近这三年来,前海的营商环境有了革命性的提升。服务效率很高,解决问题很快,但是融资成本很低。这里的土地价格很高,但是生活成本、运营成本很低,通关效率很高,企业的获得感很强。

  第二,在这里基本建成了有重要影响力的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我们实行一种“全国揽货,前海集聚,香港直飞”的空港离港的服务中心,在深港贸易监管合作方面,采取了陆路快速通关的做法和先入区后报关的做法,为企业提高效率70%以上,节约货运的成本10%以上。

  第三,最近这几年,我们及时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为一大批战略性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蛇口现在是粮食、生鲜、海鲜重要的集散地,我们都分门别类,在海关检验检疫的支持下做了一些创新。像我们这里做的原产地的中转改革的实验,船舶进口申报、先申报后靠岸、边靠岸边申报等,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大降低。

  深港合作的标杆

  经济之声:粤港合作、深港合作,这也是总书记对于前海的一个殷切的希望。我在来深圳的航班上就在看这本报告文学集——《深圳报告》,第一篇就是《前进吧!前海》,说的是我们前海的深港青年梦工场,这是不是也是前海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

  王锦侠:说到这方面,我确实还是亲历者。2014年3月6日,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到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去座谈,他当时专门要求前海要落实依托香港的定位,具体来说要增强与香港发展的关联度,要为香港的发展拓展空间,要为香港结构优化发挥杠杆作用。在前海这具体是我来负责的。

  我们提出了一个利港惠港的万千百十工程,我们要在前海建设深港青年的梦工场。支持香港青年从传统的大学毕业直接就业,转向了大学毕业以后甚至大学在校期间创业的这种新路子。一大批香港青年借助平台,快速地成为高成长性的青年企业家、创业家。到今年上半年为止,我们梦工场已经孵化了446家各种类型的团队,其中港澳和国际的团队占到了227家。

  我们又谋划建设了更大范围的、更高起点的粤港青年创业的生态谷,拿出更多的空间,提供更优的服务,来打造一个粤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的示范区,澳门和台湾的青年也可以到这里一起来创业。我们还有深港创新中心、深港基金小镇、深港创意设计产业园等一系列的重大平台,港交所联合交易中心也在这里落户。这种效应其实已经形成一种生态,来前海是首选第一,来前海创业能成功。

深圳中国前海梦工场(受访者供图)

  从创业十年到黄金十年

  经济之声:您曾经说过,刚刚过去的十年是前海创业的十年,未来的十年是前海黄金的十年,这前后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您还提到了前海的转型、转变,如何去转呢?

  王锦侠:其实“转”是一个大文章。“转”是产业要转型升级,“转”是区域形态要转型升级,“转”也是我们的国际国内合作也要转型升级。从区域形态来说,从湾区前海要转型升级为世界前海;从经济形态来看,要从推进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转向在注重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发展高端的制造业,发展高端的未来产业,使前海成为未来产业变革重要的策源地,集聚地和资源配置地。

  我们在前海正在支持有关的龙头企业来推进海洋新能源的开采利用,这种海洋新能源的开采利用,一旦能够商业化,效益也是颠覆性的。我们特别重视三类企业:第一种是动力源企业,它的发展本身是为其他产业提供动力的;第二是平台型企业,它的发展是一个平台,给大家提供的服务往往带有支撑性;第三是生态型企业,它的发展是营造一个生态。

  未来的黄金十年,如果要用数量指标来衡量,我觉得是从千亿能级迈向万亿能级,从主要是集聚资源转向主要是配置资源,转向主要是开展货权管理,极大地拓展线上贸易的空间。

  经济之声:四十年前,深圳是一个小渔村,所以四十年来深圳发展成这样,大家非常惊叹。但是现在的深圳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您觉得现在深圳如何把握自己的定位,去顺应全国乃至世界对我们的期待,发挥出我们更大的先行示范的作用?

  王锦侠:深圳的发展确实是一个奇迹,深圳的奇迹它是集成了多种要素:一个是国家的政策支持,它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排头兵;第二,移民城市的特质,来这里都是逐梦者、圆梦者,都是想干一番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所以这里的移民文化和精神追求,构筑了深圳创造奇迹的一个基础;第三,深圳身边有一个香港,同时深圳也以自己的发展拓展了香港的发展空间,2010年我们前海的诞生是深港双方相互借助的结果,我们现在要更突出地托举香港;第四,深圳特有的精神: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在一种极为艰难的情况之下,持之以恒地去冲锋冲击。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战略博弈,像深圳这样的城市,要为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做出深圳的方案、深圳的贡献,提供深圳的经验、深圳的模板。在这个过程中,把国内广大经济腹地和全球的国际经济腹地有机地连通起来,推进各种要素自由流动,自由地创新创业,这是一个现在进行时的功课。

  现在我们要有一种归零的心态,过去的已成过往,未来的等待创造。在新的起点上雄关漫道,而今出发,具备杀气、胆气、动力、担当和创新创造,这样才不辜负时代,不辜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