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在深圳经济特区40周岁生日之际,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接受经济之声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系列人物访谈《进击40年》的专访,分享了金蝶在深圳这块热土上的创业故事。

  金蝶始创于1993年,目前金蝶在中国企业云服务市场不断探索,IDC数据显示,金蝶不仅连续15年稳居中国成长型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更连续2年在中国企业级应用SaaS云服务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连续3年在中国企业级SaaS ERM(即云ERP)、财务云市场占有率第一。是目前唯一入选Gartner全球市场指南(Market Guide)的中国企业SaaS云服务厂商。

 

  从深圳开始的创业和发展

  经济之声: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我们《进击四十年》的采访,我们一起来回顾深圳这40年的奋斗历程,能不能简单地先给我们介绍一下金蝶?

  徐少春:我是1991年辞去公职开始创业,我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研究生学会计,最后编制了一个财务软件。当时我的公司名字是叫爱普,但是产品名字叫金蝶。后来很多人打电话,他说这是金蝶财务软件公司吗?也正好当时90年代初流行一首歌——毛阿敏的《思念》,里面有一句歌词“我像一只蝴蝶飞到你的窗口,我的朋友你从哪里来?”我觉得“金蝶”这个名字也挺好,而且寓意着我要变成一只蝴蝶,飞到我们财会人员的身旁,把我的软件带过去,让他们从苦海当中解脱出来。所以后来公司名字和产品名字都叫金蝶。

  金蝶软件园 受访者供图

  经济之声:30年前您是做财务软件开始创业起家,30年后今天的金蝶已经很大了,还在专注于财务软件领域吗?

  徐少春:那不仅仅是了,我们已经由财务延伸到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全渠道营销,还有企业之间的协同等等。所以我们不仅仅是一家软件公司,我们更愿意把自己称为一家云计算公司,企业云服务公司。

  经济之声:那您觉得金蝶和深圳是什么样一个关系?

  徐少春:可以讲,没有深圳就没有金蝶。我创业的时候,1991年,正好赶上深圳市人民政府大力鼓励民间科技人员创办民间科技企业。我知道市政府有这样一个好的激励文件,再加上我那个时候年轻,想去把我所学的知识更大程度贡献给我们的客户,贡献给社会。我作为一个科技人员,我感觉我创业的条件已经具备了。而且当时市场有这个需求,很多外资企业那时是用的一些从国外带来的软件,但是我们中国是要求他们必须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记账,所以法定上他们要提供一个人民币的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也给我创造这个软件提供了一种机遇。

  经济之声:也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徐少春:没错,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经济之声:您还记得您刚来深圳的时候,深圳是给您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徐少春:就感觉很不一样。那时的深圳高楼林立,马路也是车水马龙。我记得我当时坐火车,从北京到深圳下了车以后,准备出来的时候就有两条通道,这边是往香港走,这边是往深圳走,就立马感觉有一种国际化的氛围扑面而来。后来我就往深圳走了,当时我还打了一个三轮车,把我的行李拉上车以后,先落脚在我的同学那里。第二天我就到单位报到,那个时候叫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因为从深圳市区到蛇口要经过30多公里,我们坐着中巴,上去以后摇摇晃晃,尘土飞扬。当时深圳到蛇口之间全都是泥泞路,完全是感觉像乡下,但同时又感觉到处都在建设,欣欣向荣。

  三次“蝶变” 成为行业标杆

  经济之声:我这几天一直在看您的经历和金蝶的历史,我看到您创业30年,公司的重大转变就经历过三次了。一次从Dos到Windows,然后从财务软件到ERP,再从ERP到云。现在来看每一次转型都是革命性的。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您能够砸掉过去,走上一条,貌似不可预知的选择之路?这种动力和选择的勇气来自哪里?

  徐少春:我觉得一方面是我们这个行业是日新月异。你想想看,我创业的时候,我是借了我老丈人5000块钱,买了一批散件然后组装成一台电脑,就这样开始创业的。可是那个时候的电脑非常大,显示器、主机、键盘,你看现在一台手机,它的功能已经超过了电脑,你可以想象这个行业发生了多大的改变。所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变,我觉得这是外在的。

  内在的方面,我这个人就喜欢创新,从内心深处就有这种原动力。当然我觉得我们深圳就是一个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在这片土壤上有这样一颗心,再加上我们这个行业的变化,所以自然我在过去30年当中就做出了很多的改变。就是每隔几年我就要砸东西,特别是在2014年我把我的笔记本电脑砸了,我办公就是凭一部手机。2017年我把我干了20多年的产品ERP给砸了,也不需要ERP了,需要云就行了。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砸,就是砸掉一个旧世界,去建立一个新世界。 

  经济之声:所以说我接触很多企业家,提到深圳都是非常感慨,觉得深圳有可能是在国内干事业、进行奋斗最好的一个地方之一,您有这样的感受吗? 

  徐少春:我觉得我对于深圳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小政府、大社会。我这么多年的创业,政府更多是提供一些支持、一些服务,包括市领导有直通车,过去这么多年若干次到我们公司来蹲点、现场办公,我觉得这一点做得是非常好的。所以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更重要的就是在一个市场环境当中公平竞争,大家凭自己的本事创业,我认为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条出路。

  《进击四十年》专访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 焦浩摄

  经济之声:我们讲到深圳精神也有“垦荒牛”精神,敢为天下先的“闯”字精神,您觉得在金蝶的身上,这样“闯”的精神是不是体现地也非常充分?

  徐少春:当然,我们金蝶在过去三次转型和变革当中,我们总是走在市场的前面。比方说第一次我们由Dos的平台向Windows平台转变,我们是全国这个行业里头第一家推出基于Windows版的财务软件的一家公司。大概是在1996年,就这一年金蝶由在深圳的一个区域的小软件公司,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软件公司,知名度大幅提升。

  第二次转型就是由财务软件向ERP转型,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次转型,我们参与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跟很多国外软件平起平坐。

  第三次转型就是由ERP向云计算转型,把我们的软件、ERP砸掉,全部变成云,以云的方式提供给我们的客户。到现在为止,我可以自豪地讲,我们已经超越了国外同行的软件。

  经济之声:您刚才提到了云,我们也看到一个数字,在中国企业云服务市场当中,金蝶已经连续15年稳居中国成长性企业市场占有率第一位。看到这个数字我很惊讶,做财务软件的公司这么多,做云的企业这么多,为什么金蝶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徐少春:我觉得第一个就是金蝶特别有一种创新的精神,所以过去你看我砸,我砸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告诉我们的研发人员,我们要告别过去,我们始终要用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去颠覆我们传统的思维,所以自上而下有一种很强烈的创新的精神和动力在里头。

  那背后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其实过去金蝶的文化建设,我们自认为还是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很多年前我倡导激情文化,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关键是让我们的内心要充满一种激情。我们也不叫总的,比方说什么徐总、王总,我们从2004年开始就称兄道弟,或者叫你的英文名字,我自己也有个英文名字,叫Robert,也可以叫我老徐,当然也有人叫我春哥。所以破除了等级关系,让大家很平等地在这个环境里头,发自内心地去创新创造,我认为这是非常关键的。

  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有激励手段,金蝶从2001年在香港上市,我们过去给员工发期权,现在我们发股票,我一直倡导希望公司人人都有股票,这也成为了激励我们大家继续不断创新的一个动力。

  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经济之声:我们看到现在也有很多人称呼您为“企业家背后的企业家”,因为您在帮助很多企业做数字化的转型,包括很多知名的企业,像万科、温氏、分众,还有碧桂园等等都是您的客户。

  徐少春:包括华为。

  经济之声:华为也找您做数字化转型?

  徐少春:对。

  经济之声:数字化转型是很多企业现在提的很多的一个话题,我想就这个话题请教一下您,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您觉得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它的难点在哪里?

  徐少春:我觉得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经历了一个早期应用的阶段,基本上每个企业拥有了各种各样的软件。要么是财务的,要么是人力资源的,要么是生产制造的,要么就是客户管理的。

  现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很多公共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你看每个人都用微信、网络支付、财务软件等等。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我觉得就是如何让每一个企业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如何更好地去进行创新,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产业互联网深入应用的阶段,就是每一个行业都在它这个行业里头进行行业价值链的重构。

  我举个例子,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大平台,像淘宝、微信等等,实际上各行各业也都需要这样或者类似这样的平台。刚才我们讲到温氏,它是农牧业的,为我们提供鸡肉、猪肉等等食品的一个企业,它就在转型。它不仅是一个养鸡养猪的企业,它希望把鸡肉和猪肉送到老百姓的餐桌上面,所以它就需要从供应、生产一直到零售,整个过程要数字化,而且是在一个平台上来实现。让老百姓能感受到方便、安全。这是数字化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农业是这样,在很多制造业也在发生这样的变化,可以讲各行各业都在发生行业价值链重构,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产业互联网的建设。我认为这个阶段是数字化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阶段,这也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其中的数字经济比重将会不断扩大的这样一个阶段。

  经济之声:这也是我们未来的红利,未来的希望所在。

  徐少春:没错,我觉得这会进一步提高我们国家的经济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发挥数字经济先导作用。

  2019年10月20日,金蝶云全球用户大会现场

  深圳提供更多的可能

  经济之声:我们还看到您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1992年左右,您就对公司进行了股权改革。我当时看到这一段我就很好奇,90年代的时候大多数人对股权应该还没有什么概念呢,就是努力打拼做好企业。您当时为什么能想到这个思路?

  徐少春:其实在1991年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90%的股份是我的,10%是当时深圳大学有个教授的,后来他因为要买房子他就退股了。

  经济之声:您就100%了?

  徐少春:对,早期是这样。那是90年代初,后来我在想我要引进外资,因为当时国家鼓励,改革开放也需要引进外资,有了外资投资也可以“两免三减”。我就正好遇到了当时蛇口社会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他就介绍了他的妹妹,是一个美籍华人,她愿意投钱,当时她投了3万3333块美金,折合人民币是30万人民币。投进来以后,我说干脆你蛇口社会保险公司也投进来吧,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当时是一个国有企业,所以你看我最早创业的时候,我的公司就形成了私营、外资、国资三种经济性质并存,实际上是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

  所以我刚开始创业没几年,应该是大概两三年的时间,我就尝到了这种资本市场、资本服务的好处。在1998年,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IDG投了我们,在软件行业我应该是第一家。2001年,我们就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从此就走向了一个利用更多资本渠道来发展公司的这样一条道路。

  经济之声:所以说这样一个机会也是深圳这样一片热土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这么认为?

  徐少春:当然!你想想看,外资比较多的就在深圳,所以你有机会接触这么多资本投资机构。另外一个就是深圳鼓励人才的流动,资本的流动,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头有一句话,来到深圳,这就是年轻人的天下,这就是创新者的天下。

  《进击四十年》专访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 焦浩摄

  期待更多年轻人创业的故事

  经济之声:讲了这么多金蝶的过去和现在,金蝶的未来会怎么样?您想过吗?

  徐少春:我们希望到2022年我们公司实现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金蝶的盈收规模能超过100亿。当然我们更长远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到2035年,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最值得托付的企业服务平台。

  我觉得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提升了,GDP数字很大了,我们很多有形的产品,像手机、电脑等,全是中国制造。我也希望我们中国的软件,特别是管理软件能够在世界上赢得尊敬。所以我想金蝶的未来,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承载着一种历史的使命,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经济之声:如果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深圳,您觉得是什么?

  徐少春:如果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深圳的特征,我觉得就是创新。深圳是中国高科技创新的高地,也是世界科技创新的高地。

  经济之声:对一个人来说,我们常常说四十不惑,您觉得现在深圳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徐少春:我觉得深圳现在可以讲是一个具有一定国际化程度的、现代化的创新型城市,这是目前我感觉到的。

  经济之声:它以后还会有着更大的机遇和发展吗?

  徐少春:当然,我觉得深圳应该更多地融入世界这个大循环的经济体系当中,特别在大湾区的建设当中,它扮演一个核心的引擎和动力的作用,因为深圳是全世界科技创新配套最齐全的一个地区。比方说一个年轻人,他要制造一个很创新的产品,他在深圳能找到很多的配套厂商,我觉得这是一个;第二个,在深圳能找到你可学习、超越的对象,太多了,各个领域都有。

  经济之声:就很容易让我们去追赶,去进步?

  徐少春:对。

  经济之声:40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但是现在深圳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耀眼的中国一流城市,世界先进城市。您觉得未来深圳怎么样能够在今天我们拥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徐少春:我觉得深圳的未来寄希望于深圳的青年。深圳要继续重视年轻人,90后、00后这一代人,让他们仍然把深圳当成是一个创业的热土,就像我30年前在深圳开始创业,那时候赤手空拳,一腔热血,愿意在深圳热土上创业一样。我认为在现在和未来,深圳要有更多这样的年轻人创业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