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在深圳经济特区40周岁生日之际,顺丰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良浩接受经济之声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系列人物访谈《进击四十年》的专访,分享了顺丰航空如何在深圳成长壮大,同时为特区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故事。

 

  经济之声:大家对于顺丰都比较熟悉了,买东西用快递都会经常使用到我们的服务。顺丰航空是怎么样一个企业?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刘良浩:顺丰航空实际上是顺丰的一个子品牌。我们知道顺丰的服务好,第一个就是“快”,“快”是由谁实现的?我们顺丰航空的机队确保了快件的时效和品质。

  我们现在有60架飞机,都是由波音飞机构成的。我们从载量大概15吨的737飞机,到757、767、747这样的一个混合机队构成了这60架的规模。

  经济之声:60架飞机对于货运航空企业来说,属于一个什么样的规模和位置呢?

  刘良浩:从飞机的数量上来讲,顺丰航空今天已经是中国民航最大的纯货运航空公司了。

  经济之声:未来机队数量还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刘良浩:会的,因为基于业务的发展,我们实际上现在还以大概每年10架的规模在快速地增长,现在初步预测在2025年应该会是超过100架的规模。

  经济之声:航空货运公司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刘良浩:顺丰航空就是我们顺丰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比较完善的“天网”的一个重要构成。

  实际上基于成本的考量,我们运营的飞机基本上都是老旧飞机,很多飞机都是客机运营到了一定的年限以后,再来做货物运输。对我们来讲,运营老旧飞机,确保飞机的适航性和它的安全性,是一个挑战。

  还有一点,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把现在的一些科技融入到运行体系里,比如我们空地非常好的系统的衔接。同时,随着空域越来越拥挤,我们的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对飞机的机载设备的要求也要有很好的提升。

顺丰航空货运飞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深圳的营商环境非常利于企业的成长

  经济之声:您是90年代来到深圳工作的,在您的印象当中,90年代的深圳是什么样子?

  刘良浩:我是1993年11月份第一次来深圳,那时候给我的印象,深圳好像应该叫山城,全是山。第二就是觉得深圳非常干净,绿化也非常好,一路上车也很少。

  经济之声:您觉得这20多年,深圳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刘良浩:深圳给我非常深的一个印象,它始终充满着活力。当然,它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方便。

  经济之声:我们看深圳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企业现象,涌现了很多世界级的,包括像顺丰这样的优秀企业,而且极具深圳的城市精神和特色。为什么深圳有这样的土壤和能力?深圳和我们这些优秀企业是如何完成一个互动的呢?

  刘良浩:平时我们也跟很多的朋友做一些交流,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深圳,他们给了四个字——营商环境。我觉得这是深圳跟别的城市相比,独有的一个优势。在这个地方,更能够激发我们每一个人的潜能,每一个企业的潜能,我们只需要专心把事做好就行了,所以这种创新的动力是源源不断的。深圳政府也经常讲一个词,叫“放水养鱼”,我觉得深圳的营商环境是非常利于企业成长的。

  经济之声: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说一说深圳的营商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有这样的故事吗?

  刘良浩:这样的故事应该说非常多。一个企业成长的初期一定会面临很多困难。顺丰刚起步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壮大,我们买飞机的资金压力很大,那时候的人才也没有现在这么充足,引进一个飞行员的成本非常高。如果我们引进来了,又要用企业能够承受的成本留住他,就需要政府的支持了。比如政府针对高端人才有一些税收返还,然后像人才用房、小孩教育等方面,各级政府应该说都有一个非常开放的态度,跟企业在做一些互动,并且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问题。

  经济之声:顺丰航空以及顺丰在深圳茁壮地生长起来,辐射到了全国,辐射到了全球,您觉得顺丰又给深圳带来了什么吗?

  刘良浩:应该说顺丰算是快递企业的龙头。当大家问,顺丰的总部在哪里?在深圳!大家会认为,顺丰在深圳,应该的,这是对地方政府最大的褒奖。顺丰服务的对象就是一些中高端的企业和客户,所以我们只有把他们服务好了,他们才能创造更好的价值,包括他们的健康成长,给深圳带来更多的税收、更好的就业等。所以这是一个相互支持的非常好的生态状态。

《进击四十年》专访顺丰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良浩(寇宇辰 摄)

  “天网加“地网成就了高效运输

  经济之声:您在刚刚访谈的过程中提到一个词叫“天网,这是我们航空物流企业的一个专有的名词吗?

  刘良浩:大家都知道顺丰的服务不错,寄快递、买东西愿意选顺丰,实际上快递的服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以寄件为例,上门收件,经过网点,然后到分点部,再到机场上飞机,到对方的城市,然后再去分拨派送,如何能够实现呢?我们叫一个“天网”,一个“地网”。“地网”是我们顺丰“最后一公里”最大的优势,“天网”是我们时效的保证。深圳到北京什么方式最快?当然是飞机。所以顺丰“天网”的通达性,成了我们品牌最重要的支撑。

  经济之声:您给我们简单描绘一下,顺丰的“天网”,在我们国内是怎么样构成的?

  刘良浩:现在顺丰的运营模式基本上是以三个大的区域枢纽,加上重要的节点,构成了我们服务的干线网络。三个重要的区域枢纽,一个是深圳,一个是杭州,还有一个是北京,它们也是业务需求最大的地方,基于这三个点,我们通过一些“点对点”的飞行,还有进枢纽的一些货物的中转交换,实现通达全国。顺丰航空现在每天自有飞机的航班,加上所包的飞机航班,一天应该有近200个航班,在夜间运行。大家可能看不到,只是觉得这个快件到得非常快。

  经济之声:我们看到顺丰航空也在着力建设湖北的鄂州机场,据说鄂州机场以后会在“天网”布局当中承担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大家就很好奇,为什么会是鄂州?

  刘良浩:鄂州紧挨着武汉,大家提到武汉就想到九省通衢,这是中国交通最便利的地方。从物流运输的最优路径、最高效率来讲,我们如果以鄂州机场为圆心,以武汉为圆心,画一个飞机一个半小时的圈,发现90%的GDP都在这里。所以我们通过枢纽加区域枢纽再加干线这样的运行,能够实现中国最高效的航空物流运输。

  经济之声:鄂州原来有机场吗?

  刘良浩:没有。

  经济之声:在鄂州完全是新建一个机场?

  刘良浩:对,如果现在你去到鄂州,就会发现鄂州机场已经有一点样了,因为土石方工程也完成了,基本的跑道的样可能有了,这里未来会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全货运枢纽。

  经济之声:那以后顺丰航空把它建起来了,是自己用吗?还是开放给行业同行?

  刘良浩:大家一起用。顺丰的主要业务在那里,但是我们这个机场是开放的,是国家的,所以有需要的,我们都会开放。

顺丰航空是顺丰“天网”发挥效能的重要支撑之一(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疫情促使顺丰加快提升国际运营能力

  经济之声:下一个话题,也是今年大家经历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大半年以来,我们抗击疫情的过程。顺丰航空也做了很多,能说一说吗?

  刘良浩:说到抗疫,作为顺丰的一员,我非常自豪。在武汉封城之前,我们航空公司已经放假了。因为快过年了,基于件量的实际状态,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的全货机来进行快件的运输保障。但是就在放假的那一天,我们突然接到了武汉封城的通知,这时我们集团的王卫总裁,他突然就想到了武汉封城了,武汉的需求怎么保障。然后迅速地就召开了一个会,他说武汉的防疫物资有没有需求?武汉的生活物资有没有需求?我们能不能尽快地把它飞起来?到了年三十,我们逆势而行,顺丰的飞机从深圳和杭州两地飞到了武汉的天河机场。

  经济之声:当时是不是也运了很多慈善机构以及其他救援力量的一些货物,不只是商业货物?

  刘良浩:是的,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从武汉封城到湖北的疫情解禁,仅我们顺丰航空一家,就飞了将近300个航班,架次是其他所有航空公司的总和。顺丰近300个航班,总共运输物资有6000多吨。其中,有一些慈善机构的物资,以及为抗疫捐赠的一些物资找到顺丰以后,我们免费运输。

  经济之声:疫情对我们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考验,但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转型发展的机会。那么,对于顺丰航空来说,您有哪些体会?未来还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加强呢?

  刘良浩:疫情以后我们反思,觉得我们的发展更应该加快步伐。早在疫情发生之前,我们就开始有“国货国运”的意识,我们专业的说法叫“打造自主可控的国际供应链体系”。

  基于这样的要求,在2019年底、2020年初,我们就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要加快构建我们自己的国际供应链体系。这次疫情大家发现,开始的时候,是国外的救援医疗物资运不进来,后来等到我们疫情好转以后,我们往外运的时候又有非常多的限制。这些都是基于我们的航空公司的机队、我们的国际运营能力、我们国际网点的覆盖等方面的缺陷和缺失,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快速度,扩大我们的机队,提升我们的能力。

顺丰航空的飞机在疫情期间运送抗疫物资(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经济之声:您觉得在顺丰提供全球化服务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加强,未来还有什么长远的打算?

  刘良浩:提升我们的全球化服务能力,这需要巨大的成本。我们不能凭空说这个点上有需求,就一架747飞机飞过去,这样的成本不是一个企业所能承受的。现在我们要抓紧跟一些走出去的企业沟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希望国家也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加上我们自身的努力,我觉得布局方面很快就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我们顺丰有一个口号叫“有华人的地方就要有顺丰”,我觉得还要补充一句,“有中国企业地方就应该有顺丰的服务”。

  无人机让松茸更便宜更新鲜

  经济之声:我们也看到物流业最近几年发展得非常迅速,不管是规模,还是通达的地区,包括新技术的应用。那么,顺丰这样的航空物流企业有什么最新的“黑科技可以给我们透露一下吗?

  刘良浩: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方式和购物方式的转变,还有对高端消费的需求,我觉得航空物流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我是我们顺丰小无人机,也就是我们机队最轻量级的无人机的顾问。当大家听到这个概念的时候,都觉得特别酷,对顺丰来讲,今天已经实现了。

  经济之声:在哪些场景上,我可以收到无人机给我送的货物?

  刘良浩:中国民航也非常重视无人机送货。大约两三年前,在江西赣州划了一个空域,让顺丰试点去做。我们顺丰的无人机团队也非常争气,在中国第一个获得了双许可——经营许可和运行许可。现在我们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无人机降落到一个无人值守的平台,可能只有两三米见方的平台上,实现精准降落,然后自动更换电池,自动换货,自主运行。

  大家现在可能会发现,产自于山区的新鲜松茸变得便宜了,也更新鲜了,这其中就有顺丰小无人机的功劳。这是怎样的一个运输过程呢?以前是山民上山采完松茸,早出晚归,背下山来的模式。第一,卖不到好价钱;第二,松茸经过这样的折腾,也不能确保新鲜。现在是我们无人机跟着山民一起上山,他们采,我们运下来,飞上去的时候,再运一些生活的补给物资。这样的模式大大地降低了松茸的采集成本,同时提高了它的品质,所以大家看到的现在经顺丰送的这些松茸,很多都是小无人机的功劳。

  经济之声:衡量航空物流企业有哪些关键的指标?比如顺丰航空现在进步很快,在哪些指标上是做得很好的?

  刘良浩:首先是机队规模,我们要跟国际巨头去作对比,比的是飞机;第二,比的是网络的通达性,在国内可能我们已经有比较好的网络了,除了极个别的两三个省份,基本上中国关键的城市都已经覆盖了,但是放眼到国际,我们的覆盖率就比较低了;第三,我们的基础设施,像机场的操作设备、货物的分拣设备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第四,我们的科技支撑有没有很好地嵌入到我们的运行中,比如对老旧飞机的运营管控,有没有更好的技术支撑我们的安全运行,从而确保飞机的出勤率;最后还有一点,就是人才指标,我们是不是有一支有向心力、有凝聚力的队伍。

  期待更多的“深圳”

  经济之声:如果请您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深圳,是什么?

  刘良浩:活力!我从1993年年底第一次到深圳一直到今天,深圳时刻都让人觉得朝气蓬勃。我们这么多创新型企业,以及走向世界的一些领先企业,身上都体现出了无限的创新源泉和动力。

  经济之声:您现在觉得深圳对您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刘良浩:我觉得深圳友好。你从来不会觉得我到了这个城市,大家对我很排斥,你能迅速地融入进来,这也是深圳这个城市非常包容、非常友好的一个体现。

  经济之声:最后请您送一句祝福给深圳特区40周岁的生日。

  刘良浩:希望深圳越来越好,但是我对深圳倒是有一个期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觉得深圳在这个时候,更应该体现出它的使命和担当。深圳先闯出来了,但如果只有一个深圳,依然不是我们心目中期望的强大的中国,所以我希望深圳应该继续保持这种创新的动力,引导中国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