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3日消息(记者胡波)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2024年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十周年。让普惠金融更“普”更“惠”,银行业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小微企业和农户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针对小微企业、农户抵押资产不足、信用信息缺失等问题,多家银行创新推出了一些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创新推出了一套“无感授信、有感反馈、便捷用信”的服务模式。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普惠金融部业务主管胡姚雨介绍,所谓“无感授信”,是只需农户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户籍地址、户号5项基本信息,通过数字技术,农户无须任何操作,就能获得3万元基础授信。他举例说,一户村民家里有人生病了,因病入贫,在一般的银行机构难以获得信贷支持,但通过这种方式,他获得了20万元的授信,他将贷款资金用于种植猕猴桃。

在浙江省,“三农”群体有很多身处偏远山区和海岛。为健全普惠金融服务网络,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这些偏远山区和海岛建造了数百个网点。

胡姚雨说:“比如,在我国东海最远的东极岛,当地唯一的金融机构就是普陀农商银行东极分理处,如果没有这个网点,岛上的百姓就要坐船两个多小时去舟山本岛办理业务。目前,像这样处在山区、海岛的网点有642个。”

云南的花卉产业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产业。由于云南省花卉从业者80%以上是散、小、弱花农,设施相对落后,信用体系不完善,获得银行融资较为困难。为解决花农融资难问题,华夏银行昆明分行推出“花惠贷”项目,通过引进花拍市场经营数据,辅助快速审批,为花农提供便捷的小额信用贷款服务。

华夏银行昆明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李聪告诉记者:“依托于大数据,花农种植好的花都会交到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进行交易,我们是依托它累计十年的大数据,筛选了跟它合作至少两年,生产经营稳定的一些花农,累计投放了2.88亿元,目前阶段性遇到困难的花农只有90万,整个资产质量非常优。正常按原来传统的做法,可能需要客户经理专人实地调查,因为地区都比较偏远,整个调查周期长,农户拿到贷款可能需要一周多的时间,现在则减少到一个小时就可以拿到贷款。”

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兰州银行实行动态授权,保障“高效快贷”。

兰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说:“按照业务产品种类、贷款金额对分支机构实行差异化、动态化授权,通过适当下放审批权限,确保业务的审批效率,比如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形成产融结合的全流程在线供应链融资模式,落地了全国首笔中征数字证书确权模式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运用区块链技术创新推出‘兰银链信’业务,将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数字化,使得保理融资业务变得简单易行。”

在服务“三农”领域,兰州银行以“一县一策”“一链一策”为思路,推出多维度金融服务。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发展成为重点帮扶县县域主导产业,聚集“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从特色产业、文旅康养、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引培提升等重点领域,针对性设计金融产品,加快推动重点帮扶县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赋能民生领域补短板与共同富裕等诸多方面,不少银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已经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此外,从成效看,不同层级的银行机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普惠金融的“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保量、稳价、优结构——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明确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三大目标,每个人、每个小企业有望通过金融助力实现自己的“小确幸”。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表示,从2013年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当前普惠金融应从“增量”“扩面”转变为“提质”。

“提质,一方面是怎么样更精准地把合适的资源匹配给合适的企业,而不是简单地增长普惠金融的服务产品,还有在这个过程当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服务的及时性,包括价格问题。总而言之,现在确实是到了一个转折点,不仅仅是求量,更重要的是求质。”杨涛说。

编辑:任芳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