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央广财经评论 > 正文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致飞机返航将获刑 评:开玩笑需谨慎

2013-09-30 14:31  来源:央广网财经我要评论 

  【导读】最高法出台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认定标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导致飞机返航将被判刑。

  央广网北京9月3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昨天发布“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界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列举了从重、加重处罚的情形。相关的法律条文从今天起实施。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导致航班备降或返航的事件,近年来屡次出现。有的以勒索钱财为目的,向商场、酒店等企事业单位散布爆炸威胁的虚假恐怖信息;有的出于无聊、好奇或者为了“出风头”,还有的是基于发泄私愤、报复社会等动机,散布“发生地震”、“飞机上有炸弹”等虚假恐怖信息,引起不同程度的社会恐慌,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有编造虚假爆炸信息威胁民航安全的事件以来,截至今年9月,全国各地发生此类案件80多起。比较极端的情况出现在今年5月15日到18日,这期间全国连续发生了6起编造虚假爆炸信息威胁民航安全的事件,造成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共22架次航班返航、备降或延迟起飞,给民航企业和乘客造成了重大损失。

  此前,刑法中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司法机关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在适用法律上理解也不一致,执法标准不统一。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出台这份解释文件,可以说是非常及时的。

  针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昨天出台了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界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怎么看出台这份司法解释的必要性?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岳屾山就此进行解读。

  岳屾山:最近几年发生了多起编造恐怖袭击谣言的情况,这类案件增多了。第二,在具体的判罚当中,存在着标准不是统一的情况,因为我们刑法规定的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会被处以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是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但是什么叫做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什么叫做严重后果?这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另外,目前我们社交媒体应用比较广泛,在社交媒体上确确实实有一些虚假的恐怖信息存在。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杨雁霞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