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央广财经评论

600多所本科高校将转向职业教育 专家:不是回到过去

2014-05-12 10:53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导读】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经济之声评论:观念不转变,改革难到位。

  央广网财经北京5月1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教育部酝酿启动高校转型改革,我国1200所国家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长期以来,“大学生过剩”、就业难与“技工严重缺乏、企业招工难”共生并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全国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副秘书长吴永强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推动职业教育大转变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您是否看好政策的前景?

  吴永强: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可能会起到一些调整和改变作用。但是具体实际的效果,可能要等这个政策运行一段时间,尤其是这一部高校改革的政策实施和推动一个周期之后,才能会具体的底线。

  经济之声:那您目前是否看好这个政策的前景?

  吴永强:我对这个政策持积极肯定和乐观的趋势。1200多所高校当中,600多所要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和转换。当前大学生毕业学生多,就业难,既多也难,但是既不多又不难。为什么这样来看?如果说相对比例来讲,从我们国家高等人才所占有比例来讲,每年几百万的大学生,和整个的人才结构相比并不算高。

    这些人之所以产生就业难,很大一个情况,就是相对这些毕业生聚焦于一线城市和中心城市这一因素,我们国家相当大部分的偏远城市、经济欠发达城市对人才需求和渴望依然非常的庞大。同时,人才到位的缺口也依然非常的庞大。如果,我们职业技能方面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包括与经济发达地区,比如说珠三角、长三角的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的这样的情况,起到了有利的缓解,这个改观程度是令人可值得期待的。

  经济之声:这是您分析目前就业难的情况,一些个其他原因,包括城市的一些吸引力的问题,以及对于政策的分析。我们在从教育改革方向来看。我们注意到,这600多所院校指的是除了现有的10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外,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有人表示不解:这不是又回到以前了吗?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高等教育政策方向上的转变?

  吴永强:高等教育政策就像一个指挥棒,政策怎么样制定,然后社会资源的流向、配套、聚集和吸纳就会随着这个政策的指引,来发生重大的一个调整或者说偏移。有人担心会退会之前的原来,这种理解有一些简单或者说片面化。

  因为,这一轮教育改革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启动的,当时是从200多所高校,然后把它兼并重组,整合成现在的1200多所高校。第一,可以说当时许多本来是专科院校的水准,但是在政策的偏移指导下,然后强力把它升格为本科院校。当然了本科院校升格之后,一个是学校名声叫起来似乎响亮和好听了。第二,学校作为本科院校向教育主管部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的教育支持的政策力度、资金、人力、物力、财力等等也有了比较多的一个提升。

  所以,这也是地方院校热衷于改专科为本科院校的一个原因。但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不是说换了本科院校,它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准就达到了本科院校的水平,这要有相当的过程。

  经济之声::从地方政府的角度而言,他们对追求更高层次的办学趋之若鹜。如果把大批量的地方本科院校都转为职业教育,地方政府能提起兴趣吗?就好比“强扭的瓜不甜”。

  吴永强:这就又涉及到一个大的问题。政策相当于是一个指挥棒,政策的指挥棒往哪里偏移,社会资源就向哪里去堆集和吸纳。如果说我们对于600多所院校实施了职业技能化,只是让他们承担这么一个角色或者说只是让他们转回到一个职业的水准,而不给予政策上的一个强烈支撑或者相应享有的一些支持力度都会得到减弱的话,这些院校乃至于包括地方政府也都不会过于热衷。这就说明,这个制度改革后续的政策和制度要相应的跟上,使得他们能够愿意或者说认同于这样的改变。

  经济之声:确实像您说的,仅仅把它学校的名称改变并不是最根本的变化,那您谈到的后续的政策它的着力点应该在什么方向?

  吴永强:后续的政策着力点就是教育的政策落实,我们要归结到教育的本源,就是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一个人才。那么从学龄上来讲,高等教育是一个人格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从社会层面上来讲,要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现在若干的院校,虽说名声很大,社会程度影响的也是很大,可是推出来的毕业生,并不一定能够在社会的实践工作当中起到扎扎实实有效的作用,造成了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两张皮非常脱节的现状。这不是我们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是我们高等教育所应该秉持的一种规格。

  所以,在今后的政策调整下,怎么样结合培养人格养成的高等教育的学子,培养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毕业生,这是一个重点。

  经济之声:确实,咱们再从学生角度来说,如果我上一个本科的话,可能感觉还是比较好听的,而且就业可能方向更好一些。如果又退回来我上的一个职业学校的话,感觉再职场中竞争力又弱一些,这种困扰就像您谈到的在社会中它的需求也有所阻碍,您觉得这种平衡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吴永强:这就说明是一个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同时也说明教育体制改革其实是一个社会统筹性的问题。比如教育这块实现了改革,也就是说应用社会具体的职业技能教育,可是社会的用人需求单位,可是社会人们评判的分上,依然是选择本科、选择名校、选择研究生等等之类的这些,那这就说明,这边培养出来的职业技能学生,到了社会上是被视做二等公民,得不到一个社会公平竞争的一个对应和待遇。这也就说明我们整个体制层面要进行一个综合配套的改革。

  当然,教育部门不可能对社会全面的进行改革,但是它对革作出的这个方向,我们更高层级的国家决策部门应该应用这种改革的变化,在其他的政策配套方面作出了调整。比如,虽然实施了多年,一视同仁,可是在实际的用工单位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这些机构当中,依然还是把毕业院校分出了三六九等,在入职各方面设置了很多的门槛。这几年所达到的一个最大突破,就是对女毕业生的就业排斥似乎越来越小了。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贾国强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