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央广网财经 > 央广财经评论

中石油等子公司环保数据造假 违法成本低致其有恃无恐

2014-07-07 11:07: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早在2013年5月份,环保部就曾对多家央企子公司的脱硫数据造假问题进行过公示处罚,当时公布的15家涉及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企业中,五大电力集团、中石油、神华等央企子公司就名列其中。按照环保部当时的说法,将对相关企业进行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追缴二氧化硫排污费,其中享受脱硫电价补贴的,按规定扣减脱硫电价款,并予以经济处罚。然而,时隔一年有余,再次受罚的还是这类带着“国字头”的企业。问题的根结究竟在哪里?如何遏制企业环保数据造假的问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对此做独家分析。

  经济之声:关于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但企业的违规行为已经从“偷排”转为“偷数字”。而且,受到国家重金补贴的央企也屡罚屡犯。为什么会这样?

  张彬:最主要的还是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违法成本过低就造成相关企业有恃无恐。互联网时代是大数据的整合,这其实对于监控排污起到了一个便捷的作用,但也恰恰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轻轻动个手指就能改变数据,如果监管跟不上的话,很可能会造成数据的弄虚作假,造成污染照排但数据合格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目前我们的惩罚力度远远跟不上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在这一点上,央企表现的非常明显。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关停并转”可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对这些背景深厚的央企来说,怎么样能够让它们守住排污的底线,恐怕未来还要从违法成本和监管上下功夫。

  经济之声: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的监管部门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呢?

  张彬:各地采取了很多方式,比如说上海用“鹰眼”的方式,用600多个“鹰眼”来监控各地的排污,湖北金门在搞“零点行动”等临时抽查,北京在华北地区采用了无人机的方式来进行监控,而且每年我们相关部门都投入上百亿的资金用于网络监。这些举措都是解决怎么发现的问题,但关键在于怎么处理。

  一方面,相关的监管能不能纳入到整体的体系监控当中,不是由企业自己监控,而是要有一个相对公平独立,而且非盈利的监控机构。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加大违法成本,不能仅仅是罚点钱,未来可以考虑把伪造监控数据这种行为纳入到刑事责任,恐怕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经济之声:企业环保数据造假,很难说地方环保部门真的看不出来,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解释恐怕更为合理。如何制约地方环保部门的姑息纵容?

  张彬:现在环保对于任何地区、任何官员都是很敏感的事情。一旦环保不达标,就意味着你的发展理念存在着问题,你没有按照中央规定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思路发展,还是唯GDP论,这对地方以及企业的形象,对官员未来的升迁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当面子、里子都不占便宜的时候,地方就会采取一些相应比较简单的方式,或者造假的方式。

  未来除了要加大违法成本,将环境保护跟官员的职位挂钩,甚至跟刑事处罚挂钩之外,还有一点是要继续要深化改变地区“唯GDP发展”的思路。再有一个,对相关的地方政府来讲,要有一个真正的第三方监管机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杨雁霞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热门图片

央广网官方微信

央广网财经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