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远见】看博鳌:互联网金融为何争相转型“金融科技”?

2017-03-24 16:5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4日消息(记者王思远)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随着互联网金融,从野蛮生长到强监管的时代。Fin(ance)Tech金融科技的兴起,让互联网+金融的内核开始裂变。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模式和逻辑有何不同?为啥“互金公司”要争相转型“金融科技”公司?这将对传统金融和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互金”时代的监管尴尬,在科技金融时代会上演吗?

  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都不愿意被叫做“互联网金融”公司了,而是叫Fin(ance)Tech “金融科技”公司。怎么理解两个名字背后的差异?简单说,“互联网金融”是通过接入大数据,停留在“触网”层面,强调的互联网的渠道和场景;金融科技强调的“以技术为核心”,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分布式记账的区块链等,提升整体的“金融服务效率。”

  昨天,京东金融CEO陈生强、陆金所CEO Gregory(格雷格里)、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等金融界一些有分量的嘉宾就此话题进行了分享探讨。

  比如招行前行长马蔚华是这样概括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改造:“改变了人们接触金融的方式。过去我们办业务到银行去,现在手机上就可以,更方便。第二,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概括,我们找到规律,对小企业才能有很好的风险管理办法。第三是节省成本,云计算和传统IT是1比10。第四是资源的配置,跨行业、跨人群、跨国界、跨地区,通过互联网来配置。”

  科技金融:用技术提高风险定价能力

  有人问,跟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金融的本质是融通、经营和控制风险的生意。光有钱不行,关键是风险定价能力。这个能力越强,资金成本就更低,资源配置更有效。科技金融就是为了提高风险定价的能力。

  比如,你开银行,能准确地识别贷款人的能力,准确地用合理的价格(利息)放款给靠谱的人,资金高速运转起来,金融机构挣钱了,需要钱的人生活也变好了,经济模式也盘活了;但反之,风险定价能力弱,就要用高价格(利息)对冲风险,如果钱贷给不该给的人,今天欺诈,明天被套现,后天有坏账,那就离关门不远了。

  民间融资缺口大 大数据算法定价“看人下菜碟”

  民间的金融流动性缺口有多大?数据显示,中国99%企业是民营中小企业,其中90%靠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融资,普通人中,诸如学生、农民、蓝领工人等,有近5亿人的金融信用数据只有名字等简答的身份信息,现有的金融体系没法进行风险定价。但恰恰是这些人,需要流动性补充。

  在这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早已有意无意地做了精耕布局。尽管在资金规模上与传统金融机构有很大差距,但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量上有天然优势。

  例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依托背后的平台,可以通过背后的电商体系,把电商销售数据、消费数据、农村消费、理财数据打通;同时还在外部投资大数据分析公司。在这些大数据基础上进行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区块链”等介入。在变量模型的计算中为客户、为用户、为实体经济去画像、风险定价。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介绍,通过对十年用户交易数据分析,搭建涵盖三万个变量,两亿人评分的风控模型,同时动态地升级防欺诈、防套现、防洗钱模型、用户洞察模型。

  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是互补关系,互联网金融科技可以系统性地服务传统金融和个性化地服务每个用户。数据能力将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风险定价”

  陈生强说:“我们的模型实际上前期投入的资金量是巨大的。做每一笔单子,(现在)成本几乎等于零,真正意义上是一种普惠金融的模式。我们累计给超过十万的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两千五百亿,为四百万的农户发放了几百亿的贷款。目前的系统可以做到不同的人,获得不同金额的贷款以及不同的贷款利率。”

  科技金融大战爆发 抢占企业客户端生态

  事实上,科技金融的赛跑已经开始。大型科技金融公司比拼的数据驱动下的数据获取、技术分析能力和产品模型能力。

  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都在悄悄从自营性业务到平台型业务过渡。举例来说,原来两家机构宣传的最多的是借贷(白条、花呗)、支付、理财(宝宝军团、京东小金库);如今大家都在暗度陈仓,把金融信用模型开放给更多传统银行、线下商家等,同时不断地巩固加强科技能力、场景拓展。

  今年初,京东金融标志性地拿下了银联战略合作,打通数据库;另一边,蚂蚁金服用芝麻信用和口碑等数据,渗透到商家、用户和公共机构中。这是一场看不见、更抽象、更宏大的战争。

  金融科技发展,会让资金流量、流向、运转速度显著提升。让金融业务范围更广。眼下,国内个人投资板块中,业务集中度比较高,大家都去打破头买房,这事从逻辑上将肯定不对。

  陆金所CEO计葵生预测:未来10年中国人更加需要分散资产配置、有更优化的策略去做资产管理和多元化理财。所以,眼下“智能投资顾问”领域很火,几十家机构都说自己手里的数据可以做智能投顾的活儿。

  大数据+AI的金融科技看上去很美,这时更要防范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行业性风险,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物理性风险。

  对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前招行行长马蔚华的提醒和态度是明确的。

  李东荣道:“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处理得不好,损失也是瞬间的。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从来没说因为科技进步发展,金融风险就不发生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个很好的案例。很多人会通过新产品的设计,去套利。我们要保持对风险的清醒。”

  马蔚华说:“一系列新的技术没有尽善尽美,比如大数据,是不是充分?质量是不是到位?我们需要探索。未来会给金融带来什么?眼前特别是还没有实践的情况下,很难有到位的监管政策。我们关注风险是必要的。”

编辑: 赵亚芸
关键词: 远见;博鳌论坛;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