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远见】对话傅盛:“剑宗”对“气宗” 非典型人工智能突围

2017-12-21 14:24:00来源:央广网

  不久前结束的乌镇大会上,我们和很多企业家深入交流,发现无行业不AI,无人不谈AI。

  “五年前,研究语音识别而找不到工作的人,如今身价如同开了挂。”号称“all in人工智能”的时代,每个人都充满了焦虑和期待。本期嘉宾的经历很有趣。他的公司每次转型都伴随着“风口”:从工具到内容,再到人工智能。在AI领域,他和团队并非是技术流,却在一年内,通过另一种逻辑和打法,捕捉到AI战场上的“逆袭”机会。他的方式,无论对于AI、商战,甚至是职场,都开启了另一种思维路径和心智模式。

  为什么他说,眼下人们高估了人工智能的“门槛”?什么是人工智能中的“剑宗”和“气宗”?并非以“绝对技术”见长,如何在AI战场上寻找机会“逆袭”?如何说敢于打破商业的“边界”很重要?《远见》本期对话嘉宾:猎豹移动CEO傅盛。

  

  猎豹移动CEO傅盛

  流量垂直化和AI风口:猎豹“智变”

  在外界看来,猎豹移动的成长颇为波折,每次大胆地转型都伴随着风口。

  PC时代靠互联网安全起家,激烈竞争下被迫出海,却意外抓住移动互联网潮,靠做移动工具“逆袭”登陆纽交所;2015年,业务从“工具”拓展到“内容”,布局海外新闻平台News Republic直播平台Live.me、短视频平台Musical.ly等。

  由于业绩表现未达预期,2016年猎豹移动股价表现低迷。傅盛认为,这是大环境变革下,流量红利期结束,个性化流量变得更有价值。他说:“流量的大盘不涨,但流量会更有价值。AI技术让流量个性化、找的准,千人千面,你‘双11’看到的淘宝和别人看到的就不一样。‘双11’交易额涨了,加班的人少了,系统自动生成。”

  傅盛认为,这种个性化流量集聚,将找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线下应用场景,这将是人工智能在应用端的价值。为此,傅盛为猎豹提出“工具+内容+人工智能”的战略。

  

  海外同样high翻天的直播生意

  在外界看来,猎豹是软件工具公司,涉足AI并没有技术优势。但短短一年,却在这个领域扎下阵脚:智能输入法cheetah keyboard实现学习预测、“猎户星空”人脸识别系统用于直播平台监测、无人办公打卡等场景,“猎户语音OS”系统嵌入智能家居硬件、远场语音交互等终端。

  傅盛说,这一年,磕磕绊绊,打得很苦,走了不少弯路。但最终“破局”的关键是,选择人和技术的方向。“当时雅虎中国研发院关闭时(2015年初),我冲过去搞了个整建制的队伍过来,那时就开始布局。建立一支队伍当然很难。但你把这事想通,敢于在这方面去投入。”

  思远:“怎么看人才问题,从(硅谷)湾区去挖人,难度大不大?”

  傅盛:“大啊。我们自己湾区搞研发,坦率讲不是太成功。跟湾区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时差,你睡他不睡,他不睡你睡了,你别看这一点点东西,非常麻烦的,而且飞过去差不多10来个小时,还有文化。”

  思远:“好多人也不一定拿来就能够用?”

  傅盛:“对,没有那么简单。第一,人才流动比较大。第二,人工智能是一个体系化的技术,你要找到场景。你光搞算法,搞出一个AlphaGo,投了那么多钱,一般公司那么搞没有本质的意义,还是要跟业务结合。如果真的要下大力气,把海外的一些人挖回到中国是有点机会,核心我还是觉得中国应该自己来培养吧。”

  逆向突围AI市场 不玩“气宗”玩“剑宗”

  和很多人看法不同,傅盛认为,眼下,人工智能的门槛被高估了。就像IBM当年的Via Voice(语音识别系统)和安卓系统一样,广义上的AI技术将会快速作为开源平台普及。

  “技术流”和“应用流”,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气宗”和“剑宗”。对多数企业而言,要摆脱一味追求所谓“算法”,快速实现通用技术的产品融合和落地。首先,找准每项技术的应用场景,用硬件为软件算法“补台”。

  傅盛说:“‘算法’”这个门槛目前很难树立,因为你现在靠算法能够提高的效率非常有限。但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弥补,比如说你的传感器好一点点,对算法的要求就降低好多,我可能加几块钱成本的传感器,我只要想清楚这个场景在哪。这件事情最后是要靠产品本身的落地解决AI技术的实力化,这和所有的行业发展是一样的,最早的时候有一个技术专利,但是拿这个专利往往很难做成一个真正所有的公司,是你这个技术成熟以后,你把它产品化。”

  

  “气宗对剑宗”——新风口中的技术流和应用流

  智能音箱被视为未来“物联网的入口”,眼下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年6月,猎豹联手喜马拉雅FM发布智能音箱“小雅”;此外,还为小米音箱提供语音引擎。

  傅盛并不是技术天才,但确实国内顶尖的产品经理。他更强调“产品符合用户习惯和体验,把技术资源集中到明确的主攻点。

  他要求团队花半年时间测试挑选机器人声音,因为“用户更容易对舒适的声音形象产生依赖”;通过大数据分析,集中力量做好用户最常用的搜歌、点歌等功能;而对“人机第二轮交互问答”等被行业热炒却未成熟的技术,则选择观望和跟跑策略:“用户不感知到识别率提升了2个点,但他们会记住机器愚蠢的错误而放弃使用。”

  傅盛介绍:“原则是没有做到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就不发。包括声纹支付,最高的准确率行业内70-80%,就是你说句话我知道你是谁。这是严重不可用的数据。为什么?因为经常把你判断错,因为你记的是出错次数,而不是概率。包括我们严格的控制了“误唤醒”,到了晚上12点以后,不能说,动这个东西突然‘唉’一下它响了,这是午夜凶铃。两三次用户把电一拔,它就死了。这里有很多平衡的,你光强调一个点有多少率或者刷一篇论文,本质上没有足够的意义,还是得要用户的体验。”

  直面“巨头流量掠夺时代” 打破商业边界

  今年11月初,猎豹和今日头条战略合作。今日头条8660万美元收购猎豹旗下新闻平台News Republic,5000万美元参与海外直播平台Live.meB轮融资,猎豹最多持股今日头条5000万美元股份。这被外界解读为傅盛的一种“断舍离”,尽快摆脱海外内容市场的“苦战”。

  对此,傅盛承认:当下欧美市场如中国一样,总量不再增长,进入精细运营和巨头掠夺时代;而发展中国家的商业变现能力仍然很差。因此,“中企出海之路正变得艰难”

  思远:“互相流量掠夺特别厉害。”

  傅盛:“当然,巨头竞争越来越强,这是必然的。然后在发展中国家,就是印度、印尼,还有非洲,我们也曾经获取大量用户。但是你发现它商业化能力特别弱。我们去年有一个问题,本来利润挺好的,我们全投的印度市场,一天获取上百万用户的时候,觉得很快印度人民就可以生活富裕起来,结果发现他们一个月掏几十元都很少。”

  

  突破自我设限和商业“边界”

  经历了股票低迷、被坐空等事件后,傅盛带领猎豹逐渐回到正轨,无论是在对AI产品布局、海外游戏广告,还是合作交易,逐渐明确了定位。消息称,明年3月,猎豹将发布投向市场的智能硬件和机器人。

  尽管外界仍有质疑的声音,甚至认为面对百度、软银、阿里等巨头的竞争,机器人业务对于猎豹而言,时机还不成熟。但傅盛表示,大趋势面前,最大的错误是自我设限,敢于打破商业的边界:“很多人会问我,你为什么要做机器人,你胃口好大。我就说,保时捷以前做拖拉机,其实一个人不是说没有边界,而是说,一个人如果自我设限,自己的成长就会受到影响。企业也是一样的,在这个时代丧失机会比什么都可怕。老去的那代人,并不是不想或者没努力,是他原来的轨道上持续投入,但一个新的赛道出现了。”(作者 王思远)

  《远见》是央广一档关于“互联网、泛财经和商业文化”主题的专栏节目。每周五12:00播出,周日16:30重播。“对话高端人物、关注前沿案例、品读商业伦理”。栏目作者王思远是央广资深媒体人,长期关注互联网、消费等领域的经济、法律和商业伦理问题。

编辑: 赵亚芸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