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远见】数字经济的未来猜想

2019-07-23 13:24:00来源:央广网
 

  本期话题:百名经济学家齐聚杭州,诺贝尔学者发出数字经济未来十大猜想。数字经济应该先发展技术还是先控制风险?数字经济会让更多的人失业吗?人工智能该不该有自我的价值观?《远见》本期话题:数字经济的未来猜想。

  全球数字经济风起云涌。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数字经济总量达到了27.2万亿元,对GDP贡献率高达55%,AI人工智能已经通过物联网等设备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但与此同时,Facebook的隐私泄露丑闻、由自动驾驶产生的撞人惨剧也不时发生。不久前,阿里巴巴的研究机构罗汉堂邀请迈克尔斯宾塞等6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奖学者和超过100名全球各领域的专家研究学者,就数字经济的现状和人类的未来进行了一场十大主题猜想,这些问题既包括了技术发展与风险,也有关于数字鸿沟、数据隐私的讨论,这背后也涵盖了包括了社会、经济和人类心理等诸多维度的思考。

  主持人思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远见》栏目制作人、商业文化评论员(左)

  嘉宾欧阳书淼,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阿里巴巴罗汉堂驻堂学者(右)

  思远:欢迎书淼,作为年轻学者参与节目。从清华、北大到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再到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这两年致力于观察中美两岸创新数字经济,也参与了两届的数字峰会,你参与的这两年的数字峰会,这么多经济大咖,整体感觉如何?今年和去年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欧阳书淼:变化非常之大,去年是罗汉堂刚刚成立,主要是内部的学术委员,十多个人,内部的交流;但是在今年,政界、法律界、学术界,还有商界,100多人,跨界的交流让它有更多的活力。

  话题一:数字经济时代,“油门”(技术落地)和“刹车”(防风险)哪个重要?

  思远:这个话题比较宏观,也是数字经济逻辑的顶层设计。有一组数据,要想获得5000万用户,电力花了46年,计算机花了14年,互联网花了7年,而“皮卡丘”(一种AR混合现实技术“抓”宠物精灵的手机游戏)用了19天。也就说随着技术演进、决策的时间,发展会前所未有得快,一旦错过,机会成本会很大。在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前,为什么学者会关注风险和技术之间的平衡问题呢?

  欧阳书淼:“技术”和“风险”怎么平衡?是油门和刹车之间的关系,控制得好与不好,会影响到结局。这会带来问题,工业革命给国家带来生产力,但也会污染环境。从个人层面,希望活在变革的洪流中,还是希望岁月静好?从各个层面,这个问题与每个人相关。

  思远:中国有句话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伴随技术可能带来的经济巨大发展的机会,在飞速狂奔中,有时候踩刹车也是很难的事,比如P2P、数字货币的技术出发点,都是一种针对现实痛点的尝试,但发展太快,管控层面失控了。中国在数字经济这个领域,是大干特干的,比如O2O,美国跟我们就比不了。

  欧阳书淼:这有一定的人口红利。比如,共享单车一出来,马上满大街都是。中美之间也有一些本质不同;像中国包括亚洲、非洲,发展中国家会比较多,更主要的是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有一些新的事物,会拥抱得快一些;对于欧洲、美洲,发达国家会谨慎一些。从这次会议上看,大家达成了积极的共识:现在“油门”还是比“刹车”重要。

  思远:先让技术跑起来,不要因噎废食,然后再去纠正错误。

  欧阳书淼:对。历史上也是这样。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很大提升,但是后来又带来了很多污染,但现在这些发达国家反倒没有污染了。风险和技术的进步都是相伴相生的。现在技术发展得很快了在这种时代,可能需要两拨人,一部分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技术的前沿,他们去发展技术;也需要另一拨人,需要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他们也在前沿,专注于怎么去防控风险,也不给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束缚手脚,快速有一些反应。

  话题二:谁是数据的所有者和受益者?

  思远:大数据时代,人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大数据成为了AI的养料。每个人的数据让机器不断地学习,让机器更懂你,为你个性化服务;但另一方面,机器过度懂人,有时也会打扰用户,甚至侵犯隐私。现场,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们怎么看?

  欧阳书淼:现场还有很多交锋和有意思的观点。譬如说罗汉堂的陈龙教授举例说,数据的使用权是复杂的事情:一个人走在路上,自己留下了记录,其他人也看到了,这个数据属于谁呢?不同人会有不同看法,但一些关键的原则:数据在使用时不能伤害到你,保护你的隐私;在数据使用上,让大家都受益,需要有一定的激励和分享机制,为如何利用数据,划定了方向;普林斯顿熊伟教授认为,在网上购物的时候,我们在选商家,商家也在选我们。在商家掌握我们更多的数据之后,更有针对性地推送成瘾的商品(如游戏),这时数据的使用权可能会与其他的商品会不一样。

  思远:两个观点,殊途同归。一个要求遵循一定规则,让数据使用权更开放;对成瘾性、针对人性弱点的数据,对数据的所有权要加以限制。总之是希望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人、更懂人,但不要去侵犯人。在大数据的使用上,中美市场就不一样,中国好像更加开放,欧美似乎更谨慎,你的观察是什么?

  欧阳书淼:中美大公司是差不太多的,差别比较大的是小公司,因为小公司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把隐私保护的基础设置去搭好,会有更严重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在会场上,有嘉宾说,需要有平台不光提供商品和数据,也要提供一些工具让小企业能方便地保护用户隐私。数据到底归谁,大家在讨论中有一些不同观点,但基本原则还是有共识。随着这样的讨论越来越多,总会有让大家满意的解决方案。

  话题三:数字技术改善生产效率,会让更多人失业吗?

  思远:有一个引发职业恐慌的问题。数字技术是不是会让人失业?中国很多地方,停车收费员、过路站收费员、抄表员,一夜之间就都没了,甚至前段时间,我看到洗车工、装配工,甚至农场养猪都智能了。这就是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影响,从数据看,这些消失的人都去哪了?美国等国家是否遇到了这个问题呢?

  欧阳书淼:在美国、中国大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个典型的例子:在高盛纽约总部,曾有一个现金股票交易的柜台,有600多人,人声鼎沸,现在就只剩两人了;另外,我身边有很多学金融的朋友,去银行柜台的人会越来越少,做量化交易的人会越来越多——即写一些算法,来去做这种投资决策,去取代其他的人。

  思远:关于新职业、新物种的产生,这个演进过程就像当年汽车出现,马车夫没有了,但司机出现了,新技术带来的不光是恐惧,也有新的机会和方向。

  欧阳书淼:从会议上来看,问题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大家非常乐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多夫也给出很多数据证明:从数据上看,过去也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机器取代人”。美国的工业机器人是非常发达的,但现在的失业率也只有3.6%,是历史上的最低点。所以,大家并不需要太担心失业这样的事,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我们会遇见有很多职业结构性的变化,很多没有失业,去做另外一些事情了。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会换工作,高考热门专业也会不断改变。我可以给年轻人一些选专业的建议:这个时代,不要只成为专才只懂一个东西,要有一系列的能力,去迁移学习。总体对未来工作生活愿景是描述“大家会有钱有闲,但会终身学习”。

  思远:新技术的革命,与其去预测它,不如去接受这种改变。技术永远是人的助手,它会让我们减少麻烦,变得更加聪明和高效,驾驭它、使用它、拥抱它。

  话题四:人工智能到底该不该有价值观?

  思远:给大家举一个场景,比如我们畅想一下未来有一辆无人汽车,无人驾驶的自动汽车走在马路上,这时候忽然出现两个违规的行人左边是老人,右边是小孩。交通事故无法避免,请问,人工智能的汽车应该撞谁呢?这个问题在中国的数字经济前沿中,也不止一次出现和被提起——比如,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用户爆发,也出现了很多用户把侵权的文字、音视频上传,引来了很多传统媒体和版权所有者的围攻。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曾回应说“技术没有价值观”——一把菜刀作为工具,切菜还是砍人,取决于使用者;内容平台,就是一种工具而已,包括游戏行业,小孩沉溺游戏,那是具体的问题,游戏制作者,只需要把游戏做好。

  上到无人驾驶,下到普通的手机应用,技术到底该不该有价值观?现场嘉宾怎么看?

  欧阳书淼:这个问题在对的时间被提出来了。在科幻作品中,有人幻想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相伴于我们左右,有的机器人是冰冷的、杀人如麻;有的是温暖的,会守护人、照顾人。我们作为技术的开发和设计者,应该抱有简单理念。会场上,大家对此还是达成共识的:技术应该有价值观,它需要让大部分人去受益。

  今年6月,联合国秘书长在一份数字合作报告中也谈到:1、人工智能的设计要能解释其角色逻辑,并且人类要对其负责,不能算法是黑箱作为搪塞的理由。2、人工智能需要用道德标准去审核,如何去审核和评估,需要多个利益相关方去进行评估。3、生死攸关的事情不能交给机器决定。也就是说,对于人工智能不光要有道德上的限制,还要有功能上的限制。

  思远:生死攸关,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无人车如果非撞一人,撞谁的那个问题?

  欧阳书淼:对,这个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另外,譬如现在人工智能也能拿来去做审判,你能不能去用这个人工智能去分析过往的案例,去对新的案例去做判刑。这样道德问题也不是人类第一次遇到了:1974年美国推出了《平等信用机会法案》的条例,对于那些给人去打信用分的公司,有一些特定的信息不能使用,譬如像性别、种族。因为从过往数据来看,确实女司机和男司机,黑人和白人在行为方面会有一些区别。

  思远:不能根据肤色,或因为他是女人或者男人,就上来根据概率打标签。

  欧阳书淼:对,这样可能会导致种族歧视的问题,所以解决方案就是在使用这个数据去训练模型时,不要把敏感的信息放在其中,比如这个法案规定,不能用性别和种族这样的信息,它在观察对方性别和种族的时候,就让他闭上眼睛,这样它也不知道,也就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个世界。

  思远:人工智能到底该不该有价值观,答案是非常明确的:该有。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它至少应该有一个公平的、信息透明的、决策有充分依据的,兼顾大多数利益的。

  欧阳书淼:人工智能本身能力有的时候很大,那么我们需要协商的方式来共同解决它,而不是开发出来之后就不去管它了,这样是不负责任的。

  思远:人工智能其实它更多应该有一个普适性的、更加先进性、前瞻性的价值观。虽然是人工智能,我们也期望它能绽放人性的光芒。我们今天的节目也是讨论了很多关于技术的前沿话题,虽然他们很抽象,甚至是有些学术和前沿,但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会对当下如火如荼的数字经济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理解更加通透,也会为我们避免未来的麻烦。同时,对即将到来的数字经济趋势,会用一种更加拥抱的态度、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去迎接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让我们与数字经济共舞,对于新的数字经济时代和技术同样应该抱有敬畏和信心。

编辑: 杨璇铄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