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企业家夜读|刘自鸿:我们正前往一个屏幕无处不在的时代

2018-10-17 17:16:00来源:央广网

  请点击音频收听详细内容!

 

  导读: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全新推出《企业家夜读》,这是一档面对企业家群体及关心关注这个群体朋友们的阅读朗读节目。每周日晚九点,我们都会相聚在电波里。本期做客《企业家夜读》的,是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

  刘自鸿,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清华大学本科及硕士毕业,2006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学博士,2009年博士毕业后曾在IBM公司纽约全球研发中心工作。2012年,刘自鸿与两位“清华+斯坦福”校友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香港同步创立柔宇科技。2017年,刘自鸿当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2018年,柔宇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成功投产。

  图为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央广网发 张大战 摄)

  我们会在所有平整的表面上装设显示屏。文字已经从纸浆里转移到了电脑、手机、游戏机、电视、电子显示屏和平板电脑的像素当中。字母不再白纸黑字地固定在纸上,而是在玻璃平面上以彩虹样的色彩,于眨眼间飞速来去。屏幕占据了我们的口袋、行李箱、仪表盘、客厅墙壁和建筑物的四壁。我们工作时,它们就在我们面前安坐,无论我们做的是什么样的事情。我们现在成为了屏幕之民(People of Screen)。

  在屏读将会转变的众多媒介中,书籍是第一个。屏读首先会改变书籍,然后会改变图书馆;之后,它会给电影和视频动手术;再之后,它会瓦解掉游戏和教育;而最终,屏读将会改变每件事。

  就像穆里尔·鲁凯泽(Muriel Rukeyser)所说的那样:“组成宇宙的是故事,而非原子。”这些故事将会通过屏幕呈现出来。无论我们向哪里望去,都会看到屏幕。有一天,我在给汽车轮胎充气时看了一部电影中的些许片段。另一天晚上,我则在一架飞机的后座上看了部电影。而今天晚上的早些时候,我又在手机上看了部电影。

  我们在任何地点观看着屏幕。播放视频的屏幕会在最出乎意料的地方——例如在ATM机上和超市结款台前,突然出现。这些不断出现的屏幕已经为极其短小、只有三分钟的电影创造出了受众,而廉价的数字创作工具则已经将新一代的电影制作者们武装起来,他们在迅速地为那些屏幕填充内容。

  我们正前往一个屏幕无处不在的时代。

  凯文·凯利(美)《必然》

  让人们更好地去感知世界

  大概五年前,我创业后不久,有一次我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当时有人提到说,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预言家以前预测过很多大的趋势,他就是凯文·凯利,后来我就一直很关注这个人。大概去年的时候在朋友圈里面发现了他写的一篇文章,提到了关于未来的十个大的趋势,其中的一个章节就重点提到了关于“屏读”。

  我很赞同他其中的很多观点,在这本书里面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就是——“屏幕之民”(People of Screen)。我觉得这个词非常生动地展现了屏幕在未来世界中的重要性,他所想呈现的意思就是说将来在任何地方、任何表面都可能会是一个显示,而不是今天只有我们的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机才能做显示。我们将来可能每个人的生活都会跟屏幕息息相关,甚至屏幕会变成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柔宇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专注在柔性显示、柔性传感这个新兴的领域,所以我们的工作其实很自然地会跟屏幕有很大的关系。这种柔性显示它本身就是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不需要拘泥于一个方方正正的东西,希望能够把我们以前在生活中很多不能显示、没有生命力的物体变得可以交流、交互。它可以是一个柔软的衣服、一个弧形的轮胎、一个带有弧度的沙发的背面,都可以变成一个显示屏,所以其实将来的屏幕确实会变得无处不在。

  我觉得科技本身的目的是希望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像柔性显示、柔性传感这样的新的人机交互的技术,它是让我们跟物体、跟大自然、跟世界交流变得更加简洁方便。以前我们要寻找一个信息,只能去找到固定的一些载体,而今天如果很多东西都能够变成一个信息的交互界面,生活会变得更加简洁和方便。

  然而每个人怎么去利用这样的技术,怎么去权衡时间的分配,我觉得这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大家在生活方式上怎么去选择,而且这种现象实际上人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我并不担心屏幕会过分占据人们时间的这个问题,将来的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它的本质目的还是让人们更好地去感知世界。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点非常重要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家人给了我足够大的空间,这一点我特别感谢。他们希望尊重我自己的兴趣和我自己的相对擅长的东西,让我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发现,有的时候可能要碰点壁,这种碰壁也未必是件坏事情。

  在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迷恋上了台球,那时候我也就比台球桌稍微高一点点,打远处的球都是自己爬到桌上去打。今天我再想想,其实这样一项爱好对我后来有很大的帮助。在台球里面有很多哲学,比如说一般打台球的人都会盯着眼前的球去打。其实在真正打台球的时候,我们要去看不仅是眼前这一个球,我们要看第二步、第三步甚至第四步,为了这一场球能够赢下来,我可能要做一个更难的选择。这在生活和工作中其实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眼前的一些事情,你很容易失掉整个大局。

  我上学的时候对于理工科一直有着特别强烈的兴趣,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对物理的兴趣比对其他学科的兴趣要强一些,所以我就特别渴望能够进入到跟物理强相关的学科。

  那时候我在新华书店看到过一本书,介绍了全国过去十几年的一些“状元”的经历。看了之后,发现有一大半“状元”都是在电子工程系,我想这个电子工程系应该不是很容易进去吧,所以想挑战一下自己。同时也发现电子工程系里面介绍到很多和物理相关的东西,那时候也正好是我的兴趣,所以我想就这个系吧。进去之后发现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专业,因为它能够接触到我们今天信息技术的所有最前沿的东西。而且它涉及的范围很广,从硬件、软件到操作系统,很多方面。

  我是本科、硕士都在清华电子工程系,从江西到清华,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真的是开启了另一扇窗。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人,从每个人身上能看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背景。

  那时候在大学里,希望能够让自己尽可能地去接触到更多的东西,比如说加入到学生艺术团,去参加一些协会、社团。有些同学会觉得这样的活动或许跟你学习成绩没什么关系,好像有点浪费时间,但是我真不这么觉得。我觉得其实在大学里面,当你有机会去接触一些这样的事情时,会让你的思维方式更加开阔。有的时候,当你在某一个领域花了很多年的时间,而且你没有去关注到其他事情的时候,你很容易觉得这个世界缺少你就不可以。其实这个世界是很丰富多彩的,每一个行业都有它非常独特的重要性。

  我觉得找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一个学科点真的是蛮重要的,如果没有找到,我觉得要先冷静地去想一想——到底自己擅长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否则很容易在后边花很多时间,那可能会事倍功半。我见到的那些最优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是在比较早的时候意识到了他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擅长的是什么,这一点特别重要。

  解决问题就是创造价值

  我觉得其实创新也好,创业也好,它最后都要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说生活当中碰到一些问题,没什么可怕的。有问题就意味着有机会,解决问题就是创造了价值。

  当时想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一直都没有脱离人跟人、人跟物、人跟大自然的交流。而交流的过程当中,五官是接受信息最为主要的方式,视觉信息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其实人有两个本能的需求是从来没有改变过的:一个是便携性,人总是希望这个东西很便携,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手机能这么流行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人又希望能够有视觉的愉悦感,有视觉冲击力,所以显示屏越做越大。

  可是这两者恰恰是矛盾的,因为一般越大的东西它就越不便携。越小的东西,它便携,可是屏幕的冲击力又不够。就这么一个矛盾,然后促使了我当时就思考,如果能够把显示屏做成可以变形,可以卷曲,可以折叠,那么就可以把这样的矛盾在一个产品和技术上得到很好的解决了。

  当时想到这个就很兴奋,然后骑着一个自行车跑到我导师的办公室,跟他提了这个想法。听完之后他开始是有点诧异,因为这是一个很新的领域,还没有很多的专家在研究。当时我跟他说,很多事情就是要在别人没有做过的基础上,敢于去做,敢于去创新,敢于去尝试,最重要的是它符合科学原理。

  做全柔性显示屏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去做这件事情,没有成熟的技术,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东西。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最基础的一些原材料、工艺开始一步一步做。所以到2014年我们发布0.01毫米柔性屏的时候,产业界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事情那么快做出来。当时很多人来了公司看,说:“哇!真的做出来了!”

  从这点上来说,我觉得柔宇的团队做得很骄傲的一件事情,就是从一开始就没有去跟随或者模仿谁,是一直在不断地开拓。对于未来的各个产业和社会发展来说,如果有越来越多的这种开拓性的企业,我相信那种生命力和战斗力是无穷的。

 

 

  我们不预测未来 我们创造未来

  因为2008年在IBM暑期实习,后来2009年他们就给了我一个offer,所以当时也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毕业之后就在IBM工作。但那个时候做的跟柔性显示没有关系,还是在半导体的这种硅芯片行业。2012年的时候,因为还是想做柔性这一块相关的事情,当时也想到了一个新的方法去实现产品和工业化的路线,就决定创立柔宇。

  在硅谷待的那几年,我觉得真的是启发蛮大的。硅谷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创新系统,它是从人才教育到产业到企业,到风险投资,就是这样一个闭环。比如说优秀的这些创意,从学校里出来,风险投资愿意去支持,然后再把它们复制成很大的一个企业。这企业反过来再投资,或者是反过来去捐赠,支持学校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所以它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我觉得一个新技术的发展要成为一个产业,需要双轮驱动——一方面有技术创新,一方面要有金融、资金的支持,离开任何一个都会原地打转。一个社会的进步,一个产业的发展是要靠创新去驱动。但另一方面,如果只有技术创新,没有资金的支持,就可能变成一个实验室的产品,或者是一个小范围的事情。

  我觉得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好的人才资源,有很多很好的学校,有很好的产业链,有很好的风险投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珠三角这一块有很多很出色的企业,也有很好的创业的平台和环境。如果说能把这些资源能够聚集起来,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能够建立起来,我相信在这边一定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像珠三角这一块电子产业链的发达程度是非常高的,再加上深圳本身是非常开放、国际化的一个城市,有很多很优秀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深圳就启动了柔宇这些事情。

  当时我在我们第一个公司的前台那边贴了一句话,写的是“我们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我觉得有太多的人可能在做预测未来的事情,我们还是专心地去把我们比较擅长、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能够结合一些未来的发展方向,落实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东西。

  我们的使命叫“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世界”,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创立的时候到今天从来没有变过的一个使命。

图为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图片来源:经济之声)

编辑: 昌朋淼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企业家夜读|刘自鸿:我们正前往一个屏幕无处不在的时代

本期做客《企业家夜读》的,是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