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企业家夜读》是一档面对企业家群体及关心、关注这个群体朋友们的阅读朗读节目。每周六、日晚八点,我们都会相聚在电波里。本期做客《企业家夜读》的是正略集团董事长赵民。

  赵民,正略集团董事长。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理事会成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专家顾问。被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授予“全球未来领袖”称号,于1992年创立正略集团。

正略集团董事长赵民(央广网发 张大战 摄)

  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上,我所看到的十分有限,正如渚岸望江,有时看到波涛汹涌,有时看到平川缓流,终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假如用河流为比喻,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如黄河、长江。黄河、长江,源头相距不远,都在巴颜喀拉山区,一向北流,一向南流。

  黄河九曲,夭矫如龙,先是昂首北上,接着俯冲南下,然后迤逦向东,倾注大海,带走了万仞黄土,铺散在千里平原。天玄地黄常为中国宇宙的本色。黄河带给中国肥沃的土壤,也挟来一次又一次的洪患劫难。中国人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也积聚了文化的创造力。

  长江水系,支流复杂,多姿多彩,也许更近似文化长河的变化景象。长江源自巴颜喀拉山下的涓涓细流,先流向西南的深谷,袭夺金沙江,再流入四川接纳沱江、岷江、嘉陵江、汇集了藏边甘青的灵水,始成洪流。从此,大江东流,在冲破大巴山的拦阻时,奔腾叫啸,两岸峰高及天。江水又东,出峡之势,直泻千里,奔入湖广丘陵湖泊,于是浩荡奔放,始成大器。

  终于大江倾泻入海,有大江带来的水流,挟来的数千里泥沙,海洋始能成其大。百川朝宗,天下众流都在五洋七海中泯合,无所区别!中国文化从源头的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为洪流,奔向大海——这一大海即是世界各处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

  《万古江河》 许倬云

  于小处见到历史的规律和洪流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从小就喜欢历史。初中的时候上历史课,老师没布置的很多书我都读过,回答问题也会讲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那时正好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年代,有很多以前没有出版或者是重新出版的书,所以如饥似渴地读书。

  我高一时的班主任是个历史老师,到了高三知道我选了理工科以后,他大为感叹,说:“赵民选错了,应该读历史!”80年代的时候,考大学我们都是听父母的,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我对历史的爱好一直保持着。

  后来到了机关工作忙,下海创业也忙,创业三五年事业有些起色之后,我就又开始看了很多历史大家的一些大部头原著,开阔了视野。在2002和2003年的时候,我们阿拉善协会组织去祖国宝岛台湾考察交流,当时很多企业家在一起,除了谈自己经营的企业之外,读书是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一起探讨研究人类共同的历史和社会现象。当时台湾的企业家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情况,看了很多新的东西,许倬云先生的书就是我重点看的一个。当时刚刚创业十年,一下子感觉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心里面从小种下的历史的种子,春雨一浇感觉都冒出来了。

  我读了许倬云的书后,有两个维度特别感叹。第一是他换了一个视角告诉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超过中国本身的历史角度去看中华文明史,也就是从整个世界和整个亚洲的范围来看;第二是他提出了很多观点,我看过他研究汉代农业的一本书,他从农业的背后谈到人口,谈到社会,谈到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这就是于小处见到历史的规律和洪流,就像你看到一抔水就想到长江一样。

  我觉得读书要读到自己的心里面去,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说出来和写出来。我是从2001年开始写自己读书的思考的,用笔写在纸上,左上角写着“赵民百字文”,那时候还发在博客上,现在有一个“赵民微分享”的微信公众号。一个是以后给自己留下一点念想回头可以看看,第二也是可以看到自己当时思维的痕迹。

  读书其实最重要是挑选,你读到谁的书,能否读下去,你的品位就在那里。从2010年开始我们办了正略书院,原来是一个自己内部互相学习的机制,但因为大家忙我就开始请专业人来讲。一是面向我们的客户,二是面向一些朋友。第一次当时请的是一位大学教授来讲《周易》,他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半个小时就把很多你没读通的东西讲清楚,大家反应很好,完了以后这样的书院活动就越来越多。我们最主要的读书内容还是两类,一类是历史,一类是经济。

  爱写文章的理工科学生

  我是江苏苏州吴江人,吴江在江苏的最南端,紧挨着上海的青浦、浙江的嘉兴。最近刚发布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里,就有一个要建设长三角绿色先行示范区的规划,那就是吴江、青浦和嘉兴的一部分。

  我的出生地以前的名字叫芦墟镇,小时候我们家的厨房打开窗户,下面就是一条河,这个房子是伸到河里去的,就留两根柱子打在下面。捕鱼的船下雨的时候可以躲在房子下,我们买鱼可以把篮子放下去渔夫就把鱼放进来。现在大家在乌镇、周庄看到的那些旅游风景就是我从小生活的环境。

  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我对文科类的书,哲学、历史,还有文学作品、小说这些天然就有兴趣,在读好数理化功课的同时,闲下来就喜欢看书,类似于像《国家与革命》这样的书,看不懂,但是好奇。暑假里南方那个时候是没有空调的,家里只有一台电风扇,晚上纳凉都是在外面,那台电风扇就是留着给我在灯下看书的。

  我读书的时候还是田径运动员,我是吴江中学的,高三九月份开学,十月份江苏省中学生田径比赛,我是高中男子甲组100米的第1名。所以大学还没考,我的母校东南大学,那时候叫南京工学院,招生的老师就来了,说只要考上全国最低分,专业随便挑。那年高考,我还超过了南工的分数线几十分。

  到了大学以后我读的是计算机软件编程,虽然我读的是理工科专业,但同时我又比较喜欢写东西。在1984年到1988年那个年代,我们校团委有个刊物叫《南工青年》,我去报名当小记者,后来还被选成了通讯社的社长。当时南工大概就6000人,整个学通社就有200人,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学生会碰个头,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都要有人写稿子。

  我写文章有很典型的三段论的痕迹,就是现象、原因、结论,这是理工因子。学计算机编程的人都知道,用if语句,就是什么条件就产生什么输出。现在我做咨询,也要写笔头的东西,我们遇到所有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说当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做。如果用这样的逻辑去分析,从方法论上你是完全有自信的,可以面对任何未知现象。因为这个方法论是人类文明历史创造的科学理论方法,它用于探索真理和探索事实无数次被论证过。这个功底是我在读理工科的时候被培训出来的,这也是大学里面无形中受到的良好教育。

 

 

  只要给我一个机会,就让你永远是我的客户

  我是1988年8月1日从江苏到北京报到上班,进入外经贸部工作的,这个日子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们那时候毕业第一是包分配,第二是可以互相选择,所有的单位都是体制内的。那个时候因为大学毕业生少,机关需要年轻人,所以我就来北京了。

  到了机关刚进去的时候都是从基础工作开始的,我也编过软件、编过系统。机关里有很多工作都是需要加班的,做信息服务、写报告、写材料,我都主动揽过来。1988年的12月份,冬天的时候,我有连续好几次都是裹着大衣在办公室里睡觉的,因为我们机关是晚上到了11点就锁大门了,我还在里面加班干活。我还有一个好的基础就是笔头还不错,年轻人写东西都要有点改动的,但是你框架在那了,人家一看,领导一看,三次四次以后,这个活就是你的了。当你自己眼中都是活儿并且主动去完成的时候,大家对你的能力,对你的工作积极性就都有了共识。当形成共识的时候,机会这个门就向你打开了。

  1989年的春节,我还在家里探亲休假的时候,接到单位的电话,说有任务让我赶紧回来。其实就是通知我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国前英语培训,我就被选中了,有机会去美国读书。那时候公派我们去的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我的MBA工商管理和咨询都是在那个时候接触到的。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市场经济下面有律师事务所、有会计事务所、有管理咨询、有投资银行,这些都是属于专业服务公司。美国那个时候那些著名的咨询公司已经有几十亿美元的规模了。在1990年和1991年的时候,我们国内还没有这些行业的时候,如果依靠我自己去想,凭空去办咨询公司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了这次美国留学的经历,接触了这些行业,知道我也可以干。

  从美国留学回来以后,我就成了单位里的骨干,处里最大的项目组就在我这里,我们一共八个人。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我们有三个人就下海了。我们三个人从1992年下海,一直到1995年,差不多有了二三十人了,慢慢有了一个团队。我们前三年都是自己扑在上面,既是西装革履的总经理、董事长,又是一线干活的最基础的码农和写报告的人。

  下海以后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核心竞争力就是你的客户,所以第一步要突破的是脸皮问题,是心理问题。那时候北京三里河有个城市宾馆,还有建国门外巧克力大厦、赛特大厦,都属于外商驻京办事处集中的涉外写字楼。我们印了名片、材料,就去敲门,有时拜访十个,通常有两三个会给你一个机会,一栋楼下来,总要有七个八个让你留下材料的。完了以后过两天他来个电话联系,你上午打电话,我下午就给你报告,就是以客户吃惊的速度提供服务。那时候还是刚刚建北京的三环,在拉高架桥,我去跑客户还是骑着自行车沿着三环,就是这样跑客户。只要给我一个机会,就让你不回头永远是我的客户,这样一个一个积累。

  当然有一个最重要的是因为在1992、1993年的时候,整个北京的民营企业里面,像我们这样的英语水平的可能也没有,多数都在外资公司,都在体制内。我们在国外读了书,可以用他们习惯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去和他们对话。我那时还陪着美国的投资人到中国来考察企业,做翻译,然后晚上做会议纪要,写材料。换句话说,那个时候人才稀缺,这时候你先走了半步,就有了市场先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开始没有互联网,所以信息极度稀缺、不对称。那时外商来华投资,必须要了解中国国情,所以我们最早的业务都是做外国人的业务,最早的客户都是世界500强,都是大公司。包括现在上海通用汽车的项目,就是外方要到上汽做合资企业,他要了解中国市场,要做中国市场的报告,我们中了标成为它的研究公司。那个时候所有的数据都要你自己去挖掘,最过硬的真功夫,其实就看你本身的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

  成长发展期中的咨询行业

  我从创业开始一直说要做中国的麦肯锡,麦肯锡是管理咨询的鼻祖,后来我们说要做中国的贝恩。贝恩也是这个行业里面非常受人尊敬的一家公司,只不过商业模式不一样。麦肯锡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典型成功例子,贝恩是更加紧密结合着资本市场和新经济的发展。在整个中国咨询行业里,正略虽然已经走过了27年,但我们现在依然专注在管理咨询这一主业。

  管理咨询,说白了就是给企业看病的医生。大家想想给人看病的医生,就知道这个需求有多大,只要是大公司,一定会用咨询公司。比如说一个单位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把人才的潜力挖掘出来,就可以做两件事——第一是怎么发奖金,怎么发激励;第二,如果搞混合所有制,所谓股权激励怎么进行?现在所有的国企、央企上市的时候都要搞股权激励。谁拿方案?都是我们咨询公司拿的!从市场经济的规律上来讲,这个事情都应该是由专业的机构来做,做完之后经得起各级审计。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马上又要做了,这也是咨询公司的业务范围,这就是市场的刚需。”

  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都是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特别难,它严重依赖大学培养,严重依赖专业市场。而且高端服务业还有一个溢出效应,因为咨询公司天然的一个职责就是向产业界、实业界和创业企业输送高级管理人才,所以在人才流动上,我们的第一大敌人是我们的客户,挖我们的人。在这个背景下,你要越做越大,第一就是人才培养计划,第二本身要有非常优秀的留住人才的一套环境,第三培养的速度要高于流走的速度。

  现在在行业里、在世界上已经有了被普遍证明成功的规律——合伙人制度。这就是为什么阿里巴巴、万科,到最后都要搞合伙人制度,因为这家公司的所有股东都在这个体制中,分享回报,一起干活。它是最可持续、最长久的。

  中国的制造业,毫无疑问,经过新中国70年、改革开放40年,已经走到了世界一流,但我们这些专业服务行业有一个滞后的周期。我觉得现在只是打下了一个基础,它的黄金发展期还没到来。

  我们起码还有三个维度可以追赶——第一,量;第二,质;第三,范围,满足国内市场的比例和满足海外市场的比例。国外咨询公司很多都有上万人的规模,IBM把PC卖给联想之后,它在《财富》杂志500强里的类别是咨询行业,最高的时候人数有十几万,市值能够有几千亿美元。以前还有一个著名的电脑公司——戴尔,它从美国股市上退市私有化以后,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医疗健康的咨询公司。

  由于历史的和年龄的原因,我们很幸运成为了中国咨询行业的第一代拓荒者,这整个行业在中国发展才二十几年,对我们来说这个市场是无限大的。管理咨询作为一项服务业不难做,就是要态度好,要真诚。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精髓,比如“不愧屋漏”,不管是在有没有人的地方,都要把服务做到位,想清楚做明白了以后就长期坚持。因为它解决的是问题,是客户的满意度,对这样的服务来说,口碑、质量、品牌,这才是它真正的生命力。

正略集团董事长赵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