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天下财经 > 正文

[经济发展新动力]加快“转方式” 中国经济大有可为

2012-09-04 08:32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导语】坚定改革信念,凝聚发展共识。经济之声系列评论《经济发展新动力》今天播出第二篇:加快“转方式”,中国经济大有可为。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广网北京9月4日消息(记者陈爱海)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修锁补鞋、养猪卖肉、种菜做饭……这些多少年来路边摊、个体户的主业,如今正在成为国企大户投身其中的赚钱奇招。

  

  前有武钢集团“养猪种菜,后有山西“煤老大”焦煤集团“杀猪卖肉”。原因是什么?用企业自己的话说,就是“1公斤钢材抵不上4两猪肉、1公斤煤抵不上1两猪肉”。

  大型国企“养猪卖肉”,只是从一个侧面凸显发展方式转变之难、之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认为,事实上,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面临诸多问题。

  郑新立:第一个问题,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严重扭曲,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有所恶化。去年投资率48%,创下历史新高,消费率33%,创下历史新低;第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43%,从业人员只占33%,这两个比例都太低;第三,城乡一体化机制有待完善,城乡差别依然很大。

  问题不容回避,但成绩也有目共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只有3.9%。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2002年的第六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二位,2011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郑新立说,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努力密不可分。

  郑新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是在需求结构上强调要由过去过度的重视和出口的拉动转变到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第二个在产业结构上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第三个就是在要素结构上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状况,更多的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另外在强调城乡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促进国内经济和国外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在连续8年的时间内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这样的良好局面,这是改革以来,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

  早在1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预言,中国等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的“流汗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技术进步的“灵感方式”获得的,长期看将导致经济崩溃。

  克鲁格曼的预言不是危言耸听。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正在摒弃以前那种牺牲资源、环境和长远利益,急功近利地谋求增长的理念,转向了“以质量论英雄”。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讲话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我们有理由相信,克鲁格曼们的预言不会在中国成为现实。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蓝天鹏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