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天下财经 > 正文

[经济发展新动力]中欧需要更有力的握手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2012-10-16 08:35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导读】坚定改革信念,凝聚发展共识。经济之声系列评论——经济发展新动力,今天请听第34篇:中欧需要更有力的握手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中广网北京10月16日消息(记者汪威)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一次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欧盟外长阿什顿翻看一本名为《中国怎么想》的书,被嗅觉灵敏的美联社记者抓拍到,让人们看到了欧盟外长揣测中国想法的侧影。

  阿什顿对中国的关注实际上不难理解。近年来,中国和欧洲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官方统计显示,欧盟已连续八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尤其在近十年间,中欧双方的经贸额翻了两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中欧合作已经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曲星:欧洲是一个高技术集成的非常重要的地方,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这样的高科技高技术。从欧洲来说,对中国的性价比、优质的、相对有竞争力劳动力这些密集型的产品,欧洲市场也非常需要。双方的互补性非常强。

  然而,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如今却面临困难和障碍。欧盟对中国产品屡屡展开反倾销调查,以种种名义制造贸易摩擦。在不久前出席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为中欧关系十年发展倾注心血的温家宝总理不无遗憾地坦言,尽管持续努力,但要求“对中国军售解禁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这两个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曲星认为,这表明中欧战略互信和经济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曲星:最大的问题是欧洲不能以真正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中国。比如说,欧洲一直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高科技出口方面也有很多限制。在投资问题上,对欧洲的优质资产,中国也非常愿意投资,但是欧洲总是把它政治化。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的贸易保护在抬头。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结构转型,而欧洲正经历着欧债危机的折磨,可以说双方都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期。比利时首相迪吕波曾说,“未来5到10年‘欧洲模式’能否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合作”。中国人喜欢说“同舟共济”,欧洲人也讲“患难见真情”。中欧要实现长期共赢,必须把手更有力地握在一起。欧洲需要甩掉偏见、给中国以更大的信任,中国也应加快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曲星:欧洲有时候抱怨贸易赤字等。实际上中欧贸易最大的潜力,就在于高科技方面的发展,在欧洲一时还做不到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争取让欧洲放松一些高科技出口的限制,尽可能让欧洲更多的能够了解中国。要使我们的经济具备的更强的竞争力,更多的拥有我们自己的自有的知识产权,我们的知识产权再加上我们的劳动力的竞争力,两个结合起来的话,欧洲想绕开中国也绕不开,这点非常重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天龙作点评。

  王天龙:中欧关系处理好了,能够继续扩大我国对欧出口,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第二是金融,欧元的意义在于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单极格局,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欧元能够坚挺,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是有好处的。而一个国际化的人民币,是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拓展空间的。第三,从国际治理的角度看,在多极化的国际格局中,欧盟是重要的一极,处理好与欧洲的关系,有利于灵活的实施多边外交战略,扩大参与国际治理的回旋余地和空间,从而也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8607240

编辑:李韵哲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