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天下财经 > 正文

贾康:地方政府转向信托融资是必然 堵不如疏

2013-05-13 08:55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中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政信合作业务在一季度井喷,资金余额冲破6500亿元,达到近三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去年以来,信托业大基数、高速度的增长,导致针对社会融资的种种新政、新规的数量和范围也空前增加,比如去年底的“463号文”--《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使信托公司的政信合作告急,被认为是对政信合作业务踩了“点刹”。政信合作业务由于直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备受市场关切,而有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早已引发国内外市场持续聚焦,一度成为境外机构做空中国的理由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地方的政信合作业务为何不降反升?政府信托融资规模扩大有什么风险?有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贾康点评。

  【嘉宾简介】

  贾康,财政部财科所所长、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财经理论与政策等。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转向信托这个融资渠道?

  贾康:信托就是大家所说的理财产品形式,实际上可以绕开一些信贷控制。实现融资意图的手段和融资工具,全面的分析来看,理财产品、信托等等不能完全是负面的评价。应该肯定的是,在我们现在金融改革还不到位,金融多样化还不足的情况下,市场上有客观的需要,地方政府的人民币活动中间也要利用一些迂回的途径来实现自己融资的意愿。而这个过程中间客观上也带来了利率市场化的实际效应。

  另外一方面如果不对信托等理财产品加以必要的调控的话,可能积累风险,以后可能造成的冲击和压力,这方面管理部门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是要做风险的防范和提出一些更严格控制的举措,也包括在态度上对于地方政府和相关的经济等等作出更严厉的要求。

  地方政府通过信托融资,主要有哪些风险?

  贾康:因为扩大了总体的人民币规模,而地方政府这种理财产品融资过程中间透明度也仍然是不够高,后面的预算约束也不够硬,如果万一出现了资金链吃紧甚至断裂的问题,会造成更大的连锁反应。

  对于高达6500多亿元的政府信托余额,我们是否已经到了应该警觉的程度?

  贾康:需要关注我觉得这是应该肯定的一个认识,但是具体6500亿这个规模是不是大的令人可怕呢?还得分析。我们总体的社会融资总量可不是千亿元、万亿元,是几十万亿以上的数量。在这里面,6500亿占的相对数应该还是很低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6500亿里面具体哪些部分风险比较高,甚至可以更有选择性更有针对性的做风险防范的工作也是值得讨论和分析的。

  除了对于信托理财产品加以规范约束等等之外我觉得其实还是要更积极的推进金融综合配套改革,使金融产品更多样化,使金融的生态环境和市场的竞争更健康化。另外也必须肯定地方政府层面的融资是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必然产生的需要。这些融资需要的满足,必须得到相对应的阳光的渠道和方式的回应。从中长期来看堵不如疏,制度建设、阳光融资这方面的工作要更加重视。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李晓玉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