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2017-02-23 08:0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记者高敏)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但在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却千差万别。三年来,京津冀在医保系统互联互通,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原来“想不到”的优质公共服务。

  燕达国际医院养护中心坐落在河北省燕郊镇,3年前,年近七旬的王志良和老伴儿金开云离开生活了60多年的北京,搬到这里养老。这个养护中心和北京市通州区只隔着一条潮白河,但跨省的医保报销却成了大问题。金开云说,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都要先自行垫付,再把医疗单据送回北京办理。

  金开云:“没有一两个月报销不回来的,复杂透了,要转这转那的。”

  让这老两口高兴的是,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位于燕郊、同样是三级甲等医院的燕达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等加深合作,在燕达医院就能挂上北京名医的号。今年初,燕达医院还率先突破,实现和北京医保系统互联互通,异地就医可以直接划卡结算。

  王志良、金开云:“跟北京一样,刷卡,划卡90%就医保直接结算了,那太高兴了!太方便了,前几年的考虑都想象不到的,说老实话,退休前哪想到了?”

  随着京津冀三地医疗合作以及异地就医结算大平台的不断推进,看病方便了,医疗水平也提高了。数据显示,2016年在北京出院的病人中,河北病人占7.4%,相比2013年,也就是三地协同发展实施前的那一年,下降了2.35个百分点。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说起医疗合作的进展,如数家珍:

  李士祥说:“北京天坛医院在张家口建了脑科中心,首都儿童研究所在石家庄和保定分别建了专家门诊,每周都有专家坐诊,朝阳医院在河北燕达医院建了妇产科,友谊医院托管了唐山曹妃甸医院。”

  走进河北的,不只是医疗资源。在距离燕郊200多公里以外的承德砖瓦窑村,7岁的小姑娘萌槟今年上小学了,提起孙女上的学校,爷爷孙国富连说“没想到”。

  孙国富说:“过去,农村的孩子上北京或者承德市里念书去,不可能的事,花费也高再说。学校建的挺及时,上名校了那可不,都没成想(笑声)。教学质量不一样,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孙国富所说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和承德市共建的北师大承德附属学校。以前,砖瓦窑村的孩子们徒步十公里,才能去到最近的镇中心小学,如今北师大承德附属学校来到了家门口,步行10分钟就到了。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说,

  刘教民说:“河北省的学生和天津北京的学生应该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享受同样的考试制度和卷面,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一体化。最后要突破这些壁垒。”

  国家发改委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绍史表示,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今年依然是协同发展的重点。

  徐绍史说:“教育资源的共享,医疗卫生的联动,区域性的人力资源市场,还有社会保险的顺畅流动,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力度。”

  记者手记: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才是真正的协同发展!

  说起河北燕郊,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景象,是这个地处河北和北京交界处的三角地带,聚集着几十万的北漂一族,排长队挤公交是他们每个工作日的必修课,而关于燕郊的楼盘广告上写着:北京给不了的,燕郊都能给你!

  无论对于住在燕郊的北漂一族,到燕郊养老的银发族,还是对于一直生活在当地的百姓来说,这样的广告语有些夸张,但毫无疑问,从最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到如今配套民生服务逐渐完善,燕郊能带给老百姓的东西,正在变多、变好。像燕郊的燕达医院,一度因为空荡荡,沦为各种影视剧的拍摄基地。现在有了北京专家坐诊,有了医保互联互通,很多人不必再为医疗问题来回折腾。

  这些变化,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这些“福利”,为推动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和三地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调研中,从北京搬迁到河北的蔬菜批发商户说,孩子顺利在当地入学,自己很安心;从北京调到河北的北汽现代员工说,看病医疗有绿色通道,感觉很踏实。

  北京、天津的优质资源不吝于向外输送,河北则创造条件加快落地步伐,只有实现了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才算真正实现了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

编辑: 昌朋淼
关键词: 京津冀;公共服务;医疗;教育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