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昨天公布,为51.2%,虽然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经济增长仍处于扩张范围。而且22个省份一季度GDP增速超过全国6.9%的均值,经济数据都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颜值”与“气质”,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中国经济版图。
PMI转降后仍保持较高水平
昨天最新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就是PMI的13个分项指数,同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原材料库存指数与上月持平,其余10个指数都有所下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分析,指数回落,主要是市场供需增速放缓,从行业来说,受基础原材料行业尤其是高耗能行业明显下降影响,但是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稳中有升,高技术产业保持相对较高水平。
蔡进表示:“前期无论是从市场的价格来看,还是从整个产业的调整来看,确实也出现了短周期恢复性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这种调整只能是一种周期性或结构性的。”
经济企稳向好态势不变
PMI指数在连续两个月回升以后,4月份虽然出现下降,但仍然在50%的荣枯线以上。同时,一些积极因素仍在不断积累,比如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消费品制造业对稳定经济增长作用不断增强、小型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这表明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没有改变。
民间投资企稳回升
与此同时,从30个省份已经公布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看,有22个省份GDP增速跑赢6.9%的全国第一季度GDP平均增速。不仅经济数据向好,企业家的信心也在增强,这体现在: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主力的民间投资,今年一季度也呈现企稳回升势头。河南一季度民间投资达到了4344.32亿元,增长13.6%。内蒙古和陕西等地,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陕西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统计师张烨分析认为,预期增加是民间投资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业企业的盈利空间还在持续增大,货运量增长加快,工业用电量的增长也在加快,工业企业的景气指数出现了回升,企业家的预期也出现了回升。”
一季度GDP增长成色好
分区域看,不论是长三角、京津冀、东南四省、中部地区,还是东三省和西北、西南地区,经济数据都展现出近年少有的颜值。其中,一直因经济下滑而备受关注的东北,也出现了经济回暖。黑龙江GDP增长6.1%,比去年同期扩大1个百分点;辽宁经济增速甚至“由负转正”,增长2.4%,结束连续四个季度的负增长,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4.9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也认为,总的来看,一季度GDP增长6.9%的成色是非常好的。
“看GDP的成色不仅要看增长率的高低,还要看其他的宏观指标,比如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还要看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恰恰一季度不仅是增长速度有所回升,去年前三季度是6.7%,去年四季度是6.8%,今年一季度是6.9%,从数字上来看,持续增长。”宁吉喆说,“还要看几个宏观指标的匹配,大家也都看到了,城镇就业332万人,统计局调查失业率降到5以下,人社部登记失业率降到4以下,这是多年来比较少见的。物价也是温和的,国际收支是改善的,居民收入增速是加快的。所以,这几大宏观指标是成色的一个方面。”
此外,他表示,“还要看结构和动能,结构就是消费继续比重上升,增长率贡献率上升,三产的比重继续上升,这本身就是转型升级的一种标志。另外,动能转化,新动能这部分都是加快增长的,无论是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百分之十几的增长,新动能在加快。”
央广短评:中国“经济版图”“颜值”与“气质”并存 趋势向好仍不可“掉以轻心”
2017年开局,中国经济整体上划出一条平稳的上扬曲线。各地的经济数据展现出近年少有的“颜值”,排名前三的广东、山东、江苏,一季度的GDP总量超过1.5万亿元,浙江也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更可喜的是:至少有15个省份一季度GDP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上涨。
不仅有“颜值”,“气质”也不错。这表现在结构优化,去年三季度以来,市场复苏迹象明显,活力不断释放。与此同时,新动能也已形成“聚沙成塔”之势,不同区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部分重点工业产品,都实现了较快增长。以东三省为例,据统计,黑龙江一季度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893家,同比增长五成多;吉林省今年前两个月,医药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也实现两位数增长。
不过,面对经济回稳,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能掉以轻心。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4月份PMI指数中,生产指数同新订单指数差距有所扩大,产成品库存价格指数有所上升。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深度转型时期,供需两侧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新旧动能转换仍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像一只手,摊开来细看就会发现长短不一,今年,东北出现了回暖趋势,但相较而言还是慢于其他地区,结构矛盾也大一些,行业、产品、结构都脆弱一些。
因此,在“颜值”和“气质”显现、趋势向好的同时,发展仍不可“掉以轻心”。“三去一降一补”仍需坚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还要快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