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新科技】人工智能诊疗肿瘤:医学界的“AlphaGo”

2018-10-06 10:1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加大科研投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621.4万人,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从成果来看,一些颇有创新性的新技术、新产品近来不断涌现。系列报道《中国新科技》第二篇:人工智能诊疗肿瘤——医学界的“AlphaGo”。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上,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挑战赛。这是一场有关癌症诊疗的比赛,由人工智能挑战多位肿瘤专家。现场给出病例之后,人工智能和专家分别作答,几轮之后,人工智能的速度和准确性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现场专家1:这个不错,应该算蛮行的。我们现在投降了。

  现场专家2:这个人工智能是一个导航,让新手不要走错路,让新手省心,让老司机省力。

  让专家“投降”的人工智能,是由海心智惠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合作,我国自主研发的肿瘤智能诊疗系统。它能读懂癌症患者的病历,结合患者病情及过往治疗效果智能分析,给出当前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建议。海心智惠CEO李颖赟告诉记者,人工智能正在各个环节悄悄渗透,在诊断环节,影像智能不管是在病理诊断还是影像诊断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阅片机器人即将投入应用,这对临床病理医生缺口是个非常大的补充。

  李颖赟说:“以前可能一个病理科医生阅一个片子需要10分钟,人工智能1秒钟可以阅1000个。以前可能有些细小、细微病灶人工阅片的时候会略过去,可能人工智能也会把它找出来。”

  而在治疗层面,只要在系统中录入癌症患者的基本信息,选择癌症种类,输入检查记录、手术记录、病理诊断等病历详情后,系统就能基于详尽的癌症知识图谱,进行自动分析并给出智能诊疗方案。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秘书长江泽飞看来,这有助于缓解当前肿瘤诊疗领域的一大矛盾。“一个人从20多岁开始做医生,做到50-60岁的时候,好不容易积累了很多经验,可能体力、记忆力也不行了,而年轻医生可能又没那么多经验。我们总是要等着一个医生很年长的时候再找他看病,请问哪有那么多资深的老医生?智能诊疗系统是在通过深度学习来了解把握规律,记忆数据,所以它可以帮助后面的决策。”

  与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AlphaGo一样,肿瘤智能诊疗系统的功能也是靠大数据、算法和深度学习这三者实现的。不同的是,与围棋相比,医疗领域有自身特点,特别是癌症治疗复杂度极高,相关知识更新速度也极快,患者个体也千差万别。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怎么适应?江泽飞透露了一个独特的方法。他说:“让我们的初级医去训练它的基本功,让中级医生去训练它的决策能力,让一些高年纪的医生去指导怎么去纠偏。有时发现两个中级医生意见不一致,智能学哪个?我们要有一个判断,最后我们要打分,打完分以后我们告诉它这个方案更合理,这样它就记住了。”

  当然,人工智能诊疗癌症目前还有一些软肋,尤其是在对细节因素的考虑和人文关怀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江泽飞举例说:“我们给它几个病例,25岁的、55岁的、75岁的,它可能是一个方案。因为在机器的眼里,它认为25岁到75岁都是可接受治疗的,但真正的医生绝对不会。因为他知道年轻人更容易承受治疗,治疗的愿望又更强,而老年人可能治疗的耐受性比较差,体质会比较弱。”

  江泽飞指出,癌症诊疗直接关系患者生死,也不能迷信和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现阶段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助力推动中国临床肿瘤治疗规范化。

编辑: 杨璇铄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