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专家呼吁打破科研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机制

2019-03-20 09:4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20日消息(记者蒋勇)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优化创新生态,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多名专家呼吁要尽快打破科研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机制,给予科研人才更具竞争力的薪酬激励。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这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大保障。这些科研人才主要聚集于各大科研院所、各类企业下属的科研机构等,而科研院所又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主力军,为我国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绩效总量管理导致科研人才流失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科研院所大多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工资和绩效管理受到总量控制,科研人才无法享受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这也导致一些科研院所出现人才流失,创新活力不足等现象。

  某高校负责人徐先生对此颇有感触。他对记者说,有时候想给科研骨干多发一些绩效,但是囿于总盘子就那么大,只能眼睁睁看着科研骨干流失。

  “举个例子,像我们很多搞从事药物研究的老师,他就通过学校转让专利技术和发明创造,它转让了以后,由于绩效的管理控制,我们对奖励不可能太多,只能是一次性的奖励,他就拿不到太多,他们肯定就很难在高校留住,这就是人才流失。你像我们有一个从美国引进的人,他就辞职去外面去找工作去了,有的还跑到外资企业去。特别是那些做药物研究的,去了别的企业那都是马上带来商业价值的,都是被企业挖走了,有的年薪过千万都可能。”徐先生说。

  绩效天花板导致科研创新活力不足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此也有同感,他认为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就好比大锅饭,无法达到激励科研人员创新的目的,尤其是与当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符。刘尚希认为,应该打破现行的天花板机制,让科研人员也能多劳多得。

  他说:“随着你的绩效的增长,你付出的越多,创新越多,转化的成果越多,那么你的收入就会越多,建立一种挂钩的机制,这才是鼓励创新,但现在有个天花板给你搞死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去干吗?就变成吃大锅饭了,吃大锅饭那就出工不出力。”

  专家呼吁给科研人员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税收优惠

  除了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院所以外,国企央企性质的科研机构同样面临绩效工资总量管理的束缚,企业一旦在薪酬上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倾斜,势必会导致其他非科研人员薪酬下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马永生说,希望国家相关部门给科研人员在薪酬激励和税收等方面提供更多优惠和支持。

  马永生表示:“光靠我们自己企业的力量,很难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在工资总量这一块,能不能有一些灵活的措施。比方说对他们的奖励激励能不能不纳入大的盘子里面,给它单独拿出一块来,由国资委也好,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好,给予一些特殊的政策,或者是国家对这部分人的所得税,包括其他方面能不能给予一些优惠或者减免。”

  央广短评:人才激励“踩油门”,创新驱动才能“加速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由依靠土地、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驱动,调整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上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关键看人才,而要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必须大力优化创新生态。那么,良性的创新生态如何打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要激发科研人才的积极性。

  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科研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机制,由于无法给科研人才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已成为影响科技创新人才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有必要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只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人才吸引机制,给人才激励“踩油门”,中国的创新驱动才能实现“加速跑”。

编辑: 李岸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