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11月12日消息(记者张茜 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天(12日)0点,第11个“天猫双11”揭晓战报,GMV(成交金额)数据定格在2684亿元,较去年2135亿元同比增长25.7%。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双11”,包括传统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巨头等在内的各路金融机构通过主动降息、提升额度、累计满减、限时免息等手段来降低消费门槛,搭车蹭“双11”电商购物节热度。来自蚂蚁金服方面的后台数据显示,开通花呗的商家,销售额提高了38%,消费金融的拉动作用显现。

  今年的“双11”电商购物节,消费金融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与往届“双11”不一样的是,今年,天猫“双11”对商家全面开放了花呗分期,线上800万“双11”商品可使用花呗,从而降低了消费门槛,成就了这届网友所称的“史上最便宜‘双11’”。与此同时在线下,记者在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附近的多家门店采访时注意到一个细节,“本店可用支付宝”的标识已经被替换,换成了“本店支持使用花呗”的新标识。

  从历史上来看,支付和金融服务革命正在逐步推动消费。当2009年第一届“双11”开启时,支付还需要跳转到网银页面。这多出来的一步,大大影响了支付速度和消费体验。于是2010年,支付宝方面联合各大银行推出快捷支付,凭支付宝密码和手机校验码即可完成付款。今天,对用户来说,快捷支付是个习以为常的过程。2009年,支付宝App拉开了移动支付时代的帷幕,并在两年后推出了扫码支付,此外,金融产品的种类也更加多样。

  当蚂蚁金服为消费者提供花呗分期免息贴息、提高额度时,今年,苏宁金融“双11”则为会员提供免息、免单、增值等几类“特权”。传统商业银行也不甘示弱,从活动方式来看,费率优惠、积分兑换是银行惯用的揽客方式,从这个月1日开始一直到30日,中国银行信用卡就推出了0费率优惠分期购车服务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指出,目前我国消费金融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横向地去比较,我们跟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像美国等这种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的话,除了在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有所差异外,在消费金融的服务方式、服务领域等方面其实还有一定差异和差距。这也证明我们还有很强的发展动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消费成为第一增长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与此同时,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流动性约束与居民消费》报告指出,每新增1亿的消费信贷用户,可以拉动内需近千亿。

  然而,观察社会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曲线,包括其中网上零售额的变化,会发现近年来有逐渐放缓的趋势。

  尹振涛认为,要保证万亿级消费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在不泛化消费金融边界和异化消费金融功能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好消费信贷这个解放购买力、释放内需的金融工具。“我觉得应该鼓励有场景的消费信贷,然后促进这种普惠型的、有场景的消费信贷发展。我觉得这可能也是决定着我们今后经济结构转型、促进消费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