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硬任务”。老百姓如何端牢就业“饭碗”?人社部门又该如何交上稳就业答卷?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近日接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的专访。

  记者:“新就业形态”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受到热议。像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外卖骑手等都属于“新就业形态”。从您的角度观察,所谓“新”,具体“新”在哪几个方面?

  戴元湖:“新就业形态”与传统就业模式不完全一样,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了“新”:一是用工模式新。“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用工,主要特点是工作与雇佣分离,是一种“平台+个人”的新型经济合作关系,呈现出劳务外包、经济合作、人力资源共享、自我雇佣等多种用工模式。二是就业形式新。从业人员可选择通过一个或多个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在工作区域和工作时间等方面的自主性、灵活性更强。三是用工形态新。“新就业形态”用工关系不具备典型的劳动关系特征,呈现出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状态,现有法律法规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不能完全适用于“新就业形态”下的用工方式。

  记者:从江苏的经验来看,“新就业形态”可以创造多大的就业空间?另外,您刚刚也提到,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用于“新就业形态”。这方面的短板该如何补齐?

  戴元湖:“新就业形态”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江苏为例,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对城镇新增就业的年贡献率保持在10%左右,为稳就业提供了新的动力。

  但“新就业形态”对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也提出了挑战,容易出现监管“盲点”,引起法律争议。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新就业形态”下劳动用工的特点、趋势和相关政策措施,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职业安全等方面明确标准、做好保障,在促进“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的同时,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