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7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财政资金都是怎么花的?花的质量又如何?102个中央部门17日集中公布2019年度部门决算,“晒”出自家账本。今年是中央部门连续第10年向社会公开决算,有什么新变化、新亮点?

  财政部17日上午率先公开2019年度部门决算,拉开了一年一度中央部门集中“晒”账本的大幕。从2011年中央部门首“晒”账本以来,今年已是第十年。新变化和新亮点在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上都有所体现。

  在数量上,今年公开账本的中央部门数量增加到102个,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移民管理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作为机构改革后的新部门,今年都是首度加入决算公开的“朋友圈”。

  在质量上,公开内容从最初的2张表格增加到现在的8张表格;不仅有功能分类科目,还有经济分类科目,内容不断细化。简单举例来说,公众不仅能看到一个部门总的行政经费花了多少,还能看到具体到在信息化建设上花了多少。

  北京大学财政学系主任刘怡说:“不仅公开了功能分类科目,还公开了经济分类科目。部门决算的公开有利于公众深入了解政府部门的支出情况,包括他们履行职责的情况,我觉得是这有利于沟通的。”

  针对老百姓关注的“三公”经费问题,各个中央部门在公布当中也通过决算表、情况说明等篇幅,给出针对性的呈现和回应。

  从多部门公布的数字来看,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压减力度都相对较大。如,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9年度“三公”经费压减达到约40%;生态环境部压减达到约21%;中国民用航空局压减达到约17%。

  刘怡观察,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的要求下,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开支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减。与此同时,刘怡也表示,对于决算信息公开来说,关注经费的增减只是一方面,还要关注钱花的是否有依据、花的质量到底怎么样。

  “我们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减少支出,但有时候也可能会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今年的疫情增加支出。如果这个经费增加的理由是合理的,我觉得也是可以被接受的。不是说只有减少经费是可以被接受的。”刘怡说。

  根据财政部释放的最新消息,今年财政部已选择25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随同2019年中央决算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报告数量比上年增长25%,涉及资金2027亿元。从评价结果看,大部分项目预期绩效目标基本实现,但有些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产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轩表示,决算和绩效评价是下一轮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有益参考。“要根据预算绩效和相关依据,通过预算绩效评价,筛选出优质项目,过滤掉低效项目,该保障的充分保障到位,该压减的毫不留情压减。”

  具体来看,俞明轩表示,结合今年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的要求,今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支出要应保尽保,而“三公”经费还有再压减的空间,没有绩效的项目、绩效低的项目等都要压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