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田芳毓)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经济之声专题报道《数说脱贫路 当惊世界殊》,6日推出第九篇:《98%贫困村通光纤 出行难、通信难普遍得到解决》。
  下庄村位于重庆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井”之中,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20多年前,这里只能靠一条羊肠小道和外界连接,因为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下庄村成为深度贫困村。1997年,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决心带领乡亲们自己动手,修一条通往山外世界的路。
  重庆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介绍:“这条路,我们这辈人修不通,后面的人接着修,总有一天把它修通。”
  2004年,几乎垂直的绝壁上,终于被下庄人“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十年后,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这条“天路”变成了3米多宽的通村公路。后来又成了村里脱贫致富之路。
  毛相林带着村民们发展种植业,收获的果实通过这条“天路”源源不断运往山外,每年带来上百万的收入。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去年,下庄村人均收入13000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过去是脱贫路,现在是致富路了。今年我们就想争取人均(收入)达15000块钱以上。结合乡村振兴,让老百姓更富裕,早日奔小康。”毛相林表示。
  道路通,百业兴。截至2019年底,全国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截至去年9月,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农村“出行难”成为历史。农村公路带动脱贫致富效应不断显现,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孙文剑介绍:“我们因地制宜修了很多旅游路、资源路。比如说这个地方在一些山里边,人不容易进去,但是风景非常优美,如果修一条路过去,很多游客就可以进去了,周边的百姓就可以致富了。还有资源路,比如说有很多西部的民族地区,水果非常鲜美,修了路可以运出去之后,就可以给当地百姓带来增收。”
  中国人常说“路通财通”,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网通财通”成为新的扶贫点。
  在四川甘孜州新都桥镇的居里村,村民降巴回忆说,因为这里地处高海拔偏远山区,以前连电话都打不通,更别提上网了。“以前通信不好,我们打电话都要到318国道的公路口去找信号打电话。”
  如今,电信普遍服务打破了地理环境形成的通信屏障,居里村实现了移动宽带入户,许多村民通过宽带在网络平台上销售当地土特产。
  村民卓玛说:“牛肉干卖了1000多,以前没有网络就没有销路,有网络了真好!”
  “十三五”初期,我国仍有约5万个行政村没有宽带,15万个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不足4兆,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从2015年开始,国家启动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光纤和4G网络覆盖的电信普遍服务行动。到去年9月,农村通光纤和4G已经达到98%以上,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的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的目标。
  近几年,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已经成为脱贫攻坚战的“新利器”。但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后,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还应进一步发展。全面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充分释放数字红利,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