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延续,并且强调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一揽子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在基层一线惠企利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近日深入全国多地,带来一份从记者视角出发的半年度财政政策“执行报告”。本期聚焦:财政政策如何为科技创新“撑腰”?

图片来源:CFP

在武汉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记者看到,投资达到上百亿元的多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小尺寸显示器业务收入达到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出口达到1.6亿美元,同比增长19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疫情拖累,多家日韩企业的液晶显示器产能被迫萎缩,而中国企业通过结构性降成本在疫情后快速复苏,迅速提升了自身的全球市场份额。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锋告诉记者,以往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叠加今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等新举措,都为半导体显示行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动力。

张锋说:“公司一直以来都享受了国家出台的‘膜晶显’政策,另外近年来一系列财税改革,比如‘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增量退税’等也让企业受益。今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预计每年将为我们企业节约上亿元成本。这些政策支持使得我们企业能够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和工业投资,有利于我们提升综合国际竞争力。”

财政政策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机制为科技创新“撑腰”,另一方面还发挥着吸引社会资本、“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财务处处长张蕴奇告诉记者,一些尖端科技创新在早期阶段往往缺少“第一桶金”,社会资本也不愿意投入早期科技成果转化。这时候财政资金的引导就非常重要,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尖端科技创新领域。

张蕴奇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围绕基础研究,我们今年收到的财政拨款比2020年增加了300多万元,这一块的财政资金支持是持续稳定的。有了财政资金的投入,社会资本就会比较有信心,认为国家已经投入这么多钱了,经过多年积淀以后,相应科研成果就更加具备转化的条件。”

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晓宁表示,光是在今年,公司目前就已获得各级立项财政资金超过1000万元。相比研发成本,尽管财政资金的体量并不大,但财政资金的投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战略方向,“财政资金的支持是这几年公司得以不断增资扩股、增加资本金的一个重要因素。”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记者在广东、湖北、陕西等地调研中了解到,各地财政正在通过无偿拨款、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尤其是设立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市场化方式为科技创新“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