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央广网首页  |  快讯  |  文史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上海自贸区先行试点 > 正文

上海自贸区的历史责任

2013-10-29 16:11  来源:新华网我要评论 

  在一片期待中,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拉开了帷幕。

  这是中国大陆设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对于设立上海自贸区的意义,有人将之与当年启动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提并论。自贸区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共计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旨在通过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

  创建上海自贸区是基于全局性、战略性和体制性考虑,是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全球经济致力结构调整和再平衡背景下,自贸区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探索管理模式。自贸区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是我国在全球贸易投资规则重构背景下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资的管理采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模式。负面清单管理,就是列出不开放的行业或受限制的商业活动的清单,明确限制和禁止的领域和行业,只要未列入名单,就允许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更加透明、高效。近年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的新趋势。目前,根据外商投资法律法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上海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共六大领域,涉及18个行业。这种全新的尝试适应了国际金融、投资、贸易领域的新变化,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以开放促改革。自贸区建设秉承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的一贯思维和逻辑,即以开放促改革,通过借鉴和参与国际规则,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际金融危机后,各经济体进行了多样化的自由贸易区安排,给我国对外贸易与投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后,我国要素市场和潜在增长也在调整,对外贸易和投资条件比较优势减弱,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以激发体制红利。上海自贸区建设无疑是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重要尝试,它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相结合、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相结合,有助于探索系统改革经验,以开放促改革。

  积累改革经验。利用这样的安排,探索可以复制的改革和管理经验,是自贸区创立的核心要义。谈及自贸区建设,不少人把目光放在金融方面。的确,自贸区建设对于促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自贸区建设不是某个领域的改革,涉及外资管理、财税政策、物流管理、政府行政管理等诸多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安排,需要有关部门和方面通力协作、合理推动。我们注意到,自贸区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这充分说明自贸区建设是关乎整体改革的安排。

  实现包容发展。自贸区建设不是排他性、替代性的制度建设。上海自贸区建设意在促进我国经济全面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双边和多边安排;它也不能替代宏观意义上的其他改革,我国仍需按照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加强顶层设计,不失时机地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在自贸区发展中,应妥善处理好区内改革与区外改革的关系,注意隔离和防范风险,防止规则和监管套利,加强正向反馈和良性互动。同时,充分发挥各种对外贸易与合作安排的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魏革军

  (中国金融)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雨林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