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0日消息,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2024年8月,人民银行首次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此后,人民银行分别于2024年9月、10月、11月和12月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5个月分别净买入债券面值1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

2024年9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的要求,在与财政部门加强协同、不断优化国债发行和交易制度安排的基础上,人民银行自2024年8月起已经开展国债买卖操作,并在月末发布了首个“国债买卖业务公告”,8月全月买短卖长、净买入国债1000亿元。

邹澜指出,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主要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既可买入也可卖出,并通过与其他工具灵活搭配,提升短中长期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同时,人民银行也将结合宏观形势和政策调控需要,创新实施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提升货币政策效率。

编辑:冯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