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8日消息(记者 冯方)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在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有关负责人对涉及汇率、信贷投放、货币总量的多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今年以来,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出现反复,美元指数近期最高时已经超过106,这是近6个月以来的高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日元、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以及一些其他新兴市场货币波动有所加大。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了波动,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保持了稳定,在此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升值。截至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9.78,比上年末涨了2.4%。

朱鹤新分析称,短期看,我国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多个领域边际得到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这将有力对冲外部扰动因素,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支撑。同时,我国外汇市场成熟度也在持续提升,韧性在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走势会双向波动、相对均衡。中长期看,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收支自主平衡,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经营主体的风险中性意识也将显著增强。根据调研,经营主体的避险意识在不断增强,运用外汇衍生品等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在提升,人民币跨境收付稳步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有坚实的基础。

“人民银行、外汇局将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既注重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会继续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高度关注外汇市场形势变化,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朱鹤新表示。

多类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朱鹤新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五篇大文章”以及民营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信贷增长保持较高水平,融资可得性明显提升,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3月末,高技术制造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4%、20.3%、13.5%和10.7%,2023年末绿色贷款增速为36.5%,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获得率为47.9%,较2017年增长2倍多,普惠小微授信户已经超过6000万户;3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6%,创历史新低。”朱鹤新说。

他提到,人民银行已经成立信贷市场司,牵头推进做好“五篇大文章”工作,下一步将从政策框架、激励约束、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推动形成“1+5”政策体系。二是通过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增强服务科技、绿色、中小微企业的能力水平,积极推进科技、绿色等区域金融创新改革试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服务模式。

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

关于货币总量的相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目前广义货币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这是过去多年来金融持续不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总体看,当前存量货币确实已经不低了。

邹澜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加强,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需求较前些年有所转弱,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但各方面对变化还有个认识、适应的过程,一些银行在经营模式和内部考核上仍有规模情结,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用低成本贷款融到的钱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别的企业,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来源,这就容易形成空转和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适时提出,要‘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他表示,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未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恢复、社会预期改善,资金沉淀空转的现象也会缓解。当前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可能放缓,数据上会有扰动,不宜简单作同期比较,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真正需要资金的高效企业反而会获得更多融资,是金融支持质效提升的体现。

外资增持中国境内债券有望延续稳定增长态势

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近期外资增持中国境内债券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投资规模明显回升。从去年情况看,全年净增持23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净增持已经达到416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末,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29个境外机构进入到中国债券市场,外资持仓量已经超过5700亿美元,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2.6%左右,占比较去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第二,投资结构延续合理。从持有主体看,境外央行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序增持境内债券,并且多投资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中长期债券。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3月,外资投资一年期以上债券占比为56%。第三,投资收益保持稳定。

王春英表示,展望未来,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境内债券有望延续稳定增长态势。从经济角度看,一是宏观环境有支撑,二是投资价值有保障,三是全球配置有需求。从政策角度看,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稳步扩大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更加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一是面向更多境外机构放开回购业务,丰富境外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二是继续推动境内人民币债券在离岸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三是优化境外机构直接入市、“债券通”“互换通”运行机制,持续加强与境外机构的交流沟通,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总的来看,中国持续提升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和完善优化服务,外资投资我国债券市场具有稳定、可持续的提升空间。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非央行直接或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激励金融机构更快优化信贷结构,人民银行不断创新业务,在原有再贷款的基础上,以优惠利率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设立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激励,为金融机构短期可能增加的一些经营成本给予一定补偿。

谈到市场对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误解,邹澜表示,从运行机制看,首先是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自担风险,向企业发放贷款,然后才是人民银行根据商业银行的申请和实际贷款情况,发放再贷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改变商业银行贷款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业务属性,不是中央银行直接或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

“从实施原则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截至2024年3月末,工具总量达到7.5万亿元,大约占央行总资产的17%。存续工具数量共10项,已在不断整合优化。工具支持领域实现了对‘五篇大文章’的基本覆盖。”邹澜表示。

编辑:杨柳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