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5日消息(记者唐婧)2023年开年以来,外资机构做多中国资产动力十足,北向资金继续呈现大幅净流入,并不断刷新纪录。业内普遍认为,当下“超配中国资产”已经成为外资机构的普遍共识。不过,北向资金可能存在短线交易行为,在具体板块间轮动,投资者应该注意甄别。

 

北向资金也被称为“聪明资金”,因为它能够提前对股市行情的变化作出反应,就仿佛“春江水暖鸭先知”。刚刚过去的1月份,北向资金净买入额高达1413亿元,创出陆股通开通以来单月净买入额历史纪录,也使得当月成为史上首个净买入额超过千亿元的月份。而大举买入的背后是外资机构高频次、大范围的深度调研。万德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外资机构今年以来调研A股上市公司达到424次,环比增加25%。

甬兴证券副总裁许维鸿认为,外资机构看好并做多中国资产动力十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整个全球的资金面回暖,对联储加息接近尾声或者说是下半场,整个美元的货币杠杆全球范围增加,还是主要原因。当然中国经济复苏强劲,A股估值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外资机构对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数据显示,外资机构1月份共计调研14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无论是从调研频次还是调研家数来比较,都已经超过对创业板公司的关注度。有专家认为,目前外资继续看好可替代能源、制造业升级和国产化等长期主题,希望通过调研,发掘有潜力的投资标的,把握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机会。博星证券研究所所长邢星说,从配置品种来看,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注重的是高质量的龙头品种。

邢星认为:“正是由于这些品种具有一定的成长性、稳定性,获得外资的青睐,不少品种还处于相对被低估的状况。随着全面注册制开启之后,在市场化的定价当中,被低估的业绩稳步增长的蓝筹股或成为他们首配的对象。”

北向资金的规模总体逐渐增大,对A股市场的影响也有一个逐渐放大的过程。不过,邢星认为,2月份以来,北向资金的净流入额有所减少,这也反映出北向资金有动态变化,存在短线交易行为,投资者应该对具体版块进行甄别。

邢星说:“从2月份以来,随着北向资金净流入的逐渐减少,所介入的品种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北向资金大举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大盘稳定和发展。但对投资者而言,北向资金所参与的品种还需要甄别对待和把握策略,不宜盲目跟风。”

编辑:郑皓月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