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既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又要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报告》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强调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总体来看,今年的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更有力度、更具针对性,一系列重要的政策看点值得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全年工作任务的首要位置,提出了一系列增量政策。这些政策有助于改善就业形势,多渠道增加居民总体收入,推动消费支出增速进一步回升,提供更强的内生性增长动能,助力GDP增长实现5%左右的目标。
具体来看,《报告》提出从消费和投资双管齐下,更大力度扩大内需。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44.5%,资本形成总额为25.2%,两项合计对GDP贡献率接近70%。在外部可能带来潜在冲击的背景下,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理应发挥更大作用。
消费和投资都是收入的函数。今年在保障和提高居民收入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报告提出“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销费、增后劲,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包括提高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想要实现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至关重要。
针对提振消费,《报告》指出将围绕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报告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相较于去年下半年实际安排的1500亿元增加了一倍。今年政策将以更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汽车、家电和电子产品等大宗耐用消费品需求有望得以进一步释放。
二是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首次突破1.3万元,占到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为46.1%,已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平。
三是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2024年入境游客超过1.3亿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超过900亿美元,入境热度大幅增长。随着服务消费供给能力的不断提升,将逐步带动居民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
在投资方面,明确提出要“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发挥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作用”。2025年一批增量投资计划将在上述纲领性要求的指引下逐步推进。一是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相较于去年的7000亿元多增5%。当前我国制造业投资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以及金融系统配套信贷政策将加大对“两重”“两新”领域资金支持,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二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在大规模地方政府化债计划和中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能力的共同推动下,传统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将发挥更强的托底作用,特别是经济大省。地方政府将从土地专项购债计划中获得更多流动性支持,如道路运输业与公共设施管理业等领域投资增速有望小幅回升。
三是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计划。时隔多年后,政府将重启城中村改造货币安置工作,支持范围扩大到了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预计2025年实际进行城中村改造实施计划的数量可能增至150万套-200万套,总计拉动住房需求0.75-1亿平方米,带动保障性住房贷款约1800-2400亿元。
四是减少限制性措施,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让民间资本有更大发展空间。(作者:央广网财经金顶智库专家、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连平)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