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记者胡波)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中医无人化操作暗箱舌诊仪、AI抑郁测评系统、智慧养老看护系统……一系列“黑科技”亮相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区。经济之声专题报道《身边的服贸》本期推出——记者探馆:更智能、更精准、更灵敏……智慧健康服务“新”意十足。
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是本届服贸会最受关注的融合创新成果之一。
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记者胡波)
骨科手术常常被比喻成需要力量与精细技艺相结合的“木匠活”。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逸凌介绍:“要做3D的手术计划非常复杂,需要告诉机器哪块是股骨,哪块是胫骨,人工智能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图像分割,在三维的图像上去识别不同的骨骼结构和组织,特别是针对比较复杂的病例,比如,骨性关节炎的病例、骨骼缺损或股骨头坏死的病例,用AI的方式我们能很好地进行图像的识别。做手术需要很详细的手术方案,通过AI技术,我们做很多关键的解剖点识别时,对它进行3D测量,可以在术前做出非常精准、精细的人工智能3D建模和手术方案设计。机器人基于大数据,可以学习很多专家多年手术经验,模拟专家的假体安放的角度和位置。”
张逸凌说,这款机器人是长木谷首款搭载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它是由数智脑、数智手、数智眼组成,手术控制精度突破了亚毫米级别。
“配准的精度达到了0.6毫米以下。原来两个多小时的手术时间降到30多分钟,原来患者需要住院一周才能出院,现在当天就可以下地,第二天可以出院。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原来需要培养20年的时间才能够成长为专家,现在用了这套AI手术机器人系统,基本上培训6-8周就能够从事手术了,同时也有利于基层医院的普及和应用,让这种优质医疗资源可以下沉到基层。同时借助这次服贸会,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产品,中国制造的人工智能组合机器人能够走向海外、走向世界。”张逸凌说。
在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展区,参展观众可以现场体验操作腹腔镜手术机器人。
思哲睿-康多腹腔手术机器人(记者胡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展台负责人李佳鹤介绍,这台机器人具备多模态、高性能图像导航和AI智能手术规划系统,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术前三维重建、术中融合、远程实时交互等引导功能。
李佳鹤说:“镊子可以达到540度转动,比人手更加灵活。这台机器人首次采用了开放式的屏幕,以前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都是一个类似于望远镜一样的罩子,医生需要低着头去把眼睛罩上去。我们首次采用3D眼镜,戴上眼镜之后看到的画面就是3D的图像,是为了让医生对于自己的手术画面有更加深度的认知,让面前的物体有厚度,因为人体的器官、血管也是立体的。现在的设计,相较于原来的机器人系统,对医生来说,它更符合人体工学,让医生在操作过程当中不会那么累。对患者来说,它的操作会更加精确、更加安全,患者的创伤相比于以往会大大减小。”
AI也能“望、闻、问、切”。刘奕清是一名95后,目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就读博士三年级,方向是中医智能设备的研究。在服贸会的现场,她负责开发的无人化操作暗箱舌诊仪备受关注,时不时地会有些外国友人前来体验。
无人化操作暗箱舌诊仪(记者胡波)
刘奕清说,基于高分辨率和高帧率摄像技术,这台仪器能在15秒内获取静态的舌面、舌底图片和动态舌像视频。仪器采集了真实世界5000余例高质量舌图进行训练,系统能对舌质、舌苔及舌下脉络不同维度的舌象特征进行有效检测。
“通过对舌象进行识别之后,中医大脑会针对性地对一个人进行多轮交互的问诊,问诊之后会形成检查报告,点进检查报告可以看到体质结果,比如说气瘀滞,针对气瘀滞我们会有一些患病风险的提示,比如,容易失眠,有梅核气郁症等,这些都是中医的一些病症。我们会给出中医的一些饮食建议,还有一些养生食疗方,以及一些经络调养方法,比如,按合谷穴、太冲穴、膻中穴,这些都是很安全的一些穴位,是‘诊’和‘疗’结合。目前已经在临床当中进行一些测试,准确率达到了85%。”刘奕清说。
智慧养老设备(记者胡波)
在北京康养集团康复辅具展示中心,现场有不少人在体验智能跌倒检测仪、智能睡眠看护仪、康养床等智慧养老设备。
展区工作人员李嘉鸣介绍:“这款毫米波雷达是为了保证老人身体健康,进行实时监测而设计的雷达,检测的准确度,一分钟之内可能误差在±1之间,检测比较准确。它能检测的数据包括老人的呼吸、心率,还有睡眠。同时如果把这款设备安装在房顶,它还可以检测到老人摔倒的情况。比如有些老人居家养老,一个人独住,如果摔倒,设备能在老人摔倒后进行及时的报警,并通知家属及时进行救治。此外,另一款康养床能在老人休息的时候,对老人的身体进行监测,比如:呼吸和心率,子女可以通过手机远程了解到老人的睡眠状况和身体的基础情况。”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